中国乐器协会赴上海调研
2010年3月17~18日,中国乐器协会理事长安志、名誉理事长王根田、秘书长曾泽民等一行4人赴上海进行工作调研,先后走访了上海民族乐器一厂、上海知音琴行有限公司和上海钢琴有限公司。
3月17日上午,调研组一行来到上海民族乐器一厂。中国乐器协会在来上海之前接到上海世博局的邀请,要求协会组织乐器企业在世博会期间参加中国元素乐器坊展示活动,协会委托民族乐器分会和提琴分会组织完成。为了做好此项工作,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王国振厂长、孙云书记、杨育清副经理事前做了大量的推介准备工作,泰兴凤灵乐器有限公司的李书董事长、钱富民副董事长等从泰兴专程来到上海民族乐器一厂,与上海世博局项目负责人一起研究乐器坊展示的具体方案。安理事长表示协会全力支持世博会中国元素项目,做好乐器坊展示工作,委托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和泰兴凤灵乐器有限公司认真组织精兵强将,一定要圆满完成任务,展示中国乐器行业的风采。
专题会后,调研小组在小会议室听取王国振厂长的企业介绍。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是1958年创立的民族乐器龙头企业,当时注册资本只有470万元,2009年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税利2000万元,下属3个分公司。公司的主要产品是古筝、二胡和琵琶,去年销售古筝5.8万台、二胡是6.8万台、琵琶是2万台,3个主要产品的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70%。去年虽然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但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利润同比增长14%,今年截止2月份,利润增长43%,销售收入增长45%,实现开门红,企业走上了健康的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之所以能够有现在的好局面,是因为我们能够依据企业的优势和弱点,扬长避短,定好位,打好文化牌,抓好文化类产品。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做:
一是品牌文化营销:把弘扬民族文化作为“敦煌”品牌的文化内涵,围绕这一内涵,除上海乐器展、法兰克福乐器展外,还在新加坡、上海大剧院开展带有文化宣传、传播的展示推广活动。我们每年在上海乐器展的展位的布局和构思都不一样的,每年都有新意,以更好地体现出企业发展和总体总形象,包括在奥运会“祥云小屋”的展示,也是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思考的,包括这次将在世博会中国元素乐器坊展示活动,要站在国家层面与弘扬民族文化角度来思考展位的设计,包括产品的展示。每年举办许多大型的文化活动,如: 2009年在北京国家体育馆举行的千人古筝演奏会、敦煌品牌的音乐会。
二是产品文化营销:提高产品的营销能力,要在产品的文化上做文章,要从文化的角度来开发产品,从产品的角度的去挖掘文化。每年都有20-30个开发项目,不断地去开发新产品。
三是企业文化营销:善于把企业形成的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创新精神,在公众当中进行宣传、传播。在民乐行业中,“看新产品看上海民乐一厂”成为行业佳话,企业文化被公众广泛接受。
另外,建立激励机制、重视人才队伍的培养,厂里这几年陆续进了30位多大学生,其中4位研究生,专门搞设计的2位研究生,非常重视产品的设计。
安志理事长深有感触地说:听完王厂长的介绍很受启发,这样一个老国企,在这样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能够生存和发展,走入良性循环很成功,确实有独到之处。希望王国振厂长把这个思路、理念和经验与行业共享,在行业里介绍、推广,为推动行业的发展做贡献。乐器是文化产业,一定要打好文化这张牌,要让我们的企业家都有这个理念,对整个行业和企业发展非常有好处。会后在王厂长的陪同下,调研小组参观了民族乐器展示。
17日下午,调研小组驱车来到位于贝多芬广场的上海知音琴行有限公司,与朱文玉总经理、朱成俊副总经理和办公室王明珏主任一起座谈。座谈会上,曾泽民秘书长简要介绍了此次调研的目的,朱总经理简单介绍了琴行的情况:公司2009年销售收入2.4个亿,员工200多人,公司年轻化程度非常高,店长大多是80后的年青人。公司在上海有10个店,在南京、常州、扬州、无锡、镇江、杭州有6个店,9个学校。在上海培训班学生有9000多人,参加过培训的学员有10万多人。调研小组一起了观看知音琴行成立十周年的光盘,对公司的发展历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朱文玉总经理介绍到,为学习如何搞琴行连锁,今年春节到日本参观一家琴行。随后还座谈了有关音乐教育、钢琴市场前景及对协会工作有关课题。朱文玉总经理希望协会今后能够组织到美国和日本大的琴行、企业学习交流;希望协会加强对《中国乐器》杂志报道的统计数据和资料的准确性,加强调研工作。调研组在朱总的陪下参观了公司的音乐厅和经销区。
3月18日上午,调研组来到位于宝山区的上海钢琴有限公司,受到公司总经理杨盛惠、党委书记孙昌建和副总经理陈惠庆的热情接待。曾泽民秘书长首先介绍了协会领导近期走访了广州珠江、四会华声和得理公司以及海南蟒皮基地等地进行调研,以及此次调研走访了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知音琴行,协会想听取企业对协会工作的建议。杨盛惠总经理首先欢迎协会领导到上海钢琴有限公司这个还处于困难时期、老的国有企业来考察指导工作。紧接着杨总系统地介绍公司的概况:上海钢琴有限公司是全国最老的钢琴公司,有115年历史,过去的辉煌可以用三个第一来概括:第一个钢琴民族企业、第一个民族品牌、第一个钢琴国标起草单位。公司从90年代中期在大环境的变化中、由于没有注重投入发展,又受到固有体制和人员交替等诸多原因,成为很困难的企业,主要特征是市场不断失去,销售每年下降,人才流失。现在领导明确了公司的定位,对战略措施进行了调整:一个是组织结构的调整、二是生产结构的调整、三是产品结构的调整。通过三个调整以后,员工从2002年1300个人压缩到现在不到500人。公司领导班子统一思想,规范销售,重点抓有效销售。去年销售增长,资金回笼大于100%,今年提出的目标是两位数增长,今年1、2月份的销售比去年同期增长50%以上,势头很好。公司在重塑形象上做些工作,2008年汶川地震向都江堰捐赠100台钢琴。钢琴销售方面,公司加入在东方电视台电视购物体系,到目前为止通过电视这个平台已经销售了400多架钢琴。公司今年的工作重点是加大技术投入、设备投入,搞好信息化管理。重点进行音源系统的改造。安志理事长听完杨总介绍后感慨地说:公司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对钢琴工业的发展做过重要的历史性贡献,无论是输出人才、输出技术方面,还是产品品牌,都是有贡献的,后来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陷入低谷,遇到很多困难,杨总来到公司后能够开动脑筋,想尽各种办法,使公司现在向好的方面发展,这种精神很值得钦佩。下一步发展要搞好定位,看准形势,希望上海钢琴有限公司从此发展壮大,走向辉煌。曾泽民秘书长就市场的开拓、结合上海钢琴百年历史打文化品牌、音乐教育、工艺改造、材料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王根田名誉理事长高兴地说:这次到上海钢琴公司来,实现了多年愿望,公司现在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通过采取资产运作、人员精简、压缩经营费用、进行技术改造、开拓市场等一系列措施,公司的形势越来越好,生产越来越规范。我对上海钢琴公司过去多年对协会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上海钢琴公司大力支持协会和行业工作,上海国际乐器展的活动筹划和钢琴调律师培训教材的编写等等,对培养钢琴人才、钢琴调律师人才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座谈结束后,在杨盛惠总经理、党委书记孙昌建和副总经理陈惠庆的陪同下参观了生产车间和位于杨浦区老厂址的营销中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