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网上音乐学院>>教与学>>民族唱法教学知识>>正文
2019/8/21 15:14:12.www.cn010w.com.点击:3567次
唱法问题是许多声乐学唱者最关心的问题。在许多专业院校里,往往美声唱法的学生占据着主导地位,民族唱法受到忽视。重视美声唱法对于拓宽歌唱者的音域,提高其表现力固然重要,但是对于大多数学唱者来说,认识民族唱法的发音规律,掌握其基本特征,也是十分必要的。
在唱法问题上,无论是西方音乐流派,还是中国戏曲流派,都是本民族土生土长的歌者经长期实践,一点一滴提炼归纳出来的。正是在这种长时间的演变、发展和完善中,形成了比较规范的演唱方法。即使这样,同一学派也有着不同的特点,例如:同是德国学派,唱华格纳和唱舒伯特不仅是风格上的差异,技术上的要求也不同。再如中国的京剧唱腔,也是先后有汉班、徽班的名伶,昆腔的名角和清末的京班伶工们的实践,经过不断的演变和几代人的努力才形成了的。就是一脉相承的 “谭”派的谭鑫培和谭富英,在唱法上、风格上也有着明显的差异:一个高亢、一个委婉。
1、文化积淀:生命之树常青。歌唱艺术的生命之树的根应该深深扎在民族的土壤中。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音乐绚丽多姿、丰富多彩,各个地区的民歌、曲艺、戏曲的唱法代表着我国声乐艺术的民族风格。歌唱艺术形式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它包含着一定的民族风格、欣赏习惯,并且总是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某一民族的语言、感情、心理、气质等。试想,如果一个中国人连中国歌曲也唱不好,连自己的语言都不能在歌唱中运用自如,演唱技巧再高,也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正如宗白华所说,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十分丰富多彩。中国民族很早就发现了宇宙旋律及生命节奏的秘密,以和平的音乐的心境爱护现实、美化现实……”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在中国传统音乐里,声乐是主流,品种非常丰富,技巧千差万别,传统十分深厚。“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生动表述了中国人的审美价值取向。中国民歌具有简炼、质朴、生动、灵活的特点,影响深远。如《茉莉花》、《在那遥远的地方》等早已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特别是《茉莉花》,还被意大利著名歌剧大师普契西用进了他的绝笔之作《图兰多特》中,传为佳话。
2、语言特点:唱法的另一基础是语言歌唱。人们常说,歌词是能歌唱的诗。声乐作品是诗歌与音乐相结合的产物。了解语言和音乐的关系是学习声乐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音乐的音调来自于生活,是对生活音调(包括语言音调)的艺术化提炼。其中,音乐通过音调的变化表现其基本含义,语言也往往通过音调变化体现它的总体含义。在语言的表情音调与音乐的表情音调之间存在着某种共同性,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声乐作品中这种关系体现得更加鲜明。著名作曲家贺绿汀在谈到他创作歌曲《嘉陵江上》时说:“这首歌曲的歌词不是‘豆腐块’,却是一篇散文一样的诗,有的相当长。我曾经试图用各种方法去写它,都失败了。最后我把它背熟,一个人在长江边上走来走去轻音朗诵,用朗诵的语势去摸索语调的旋律,然后找到了写作该曲的办法”。“全曲的感情变化完全根据诗情的发展与朗诵抑扬顿挫的音调来创造歌曲的旋律和调性的转换。”我国汉语中的平仄四声,本身就已包含着音乐上的旋律因素,与外语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因为咬字是唱歌的基本,一切的技法——呼吸,共鸣、口型、位置等都应围绕“咬字”这个中心。各种唱法的产生也都是根据一定的语言特点而形成的。所以,在这一点上,单纯推崇美声唱法未必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只有掌握本民族的语言,才能理解、唱好中国民歌;才能继承、发扬本民族的声乐传统。
3、广采博收:声乐是一门技术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学科,它不仅需要歌唱者正确地掌握歌唱的呼吸、共鸣、语言等发声方法,还要有把握好歌曲演唱风格和艺术处理的能力。因此,声乐训练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学习和艺术实践,才能达到一定的造诣,切不可急于求成。意大利的美声唱法是世界上公认的科学发声方法,世界各国都在学习,我们也不例外。但我们更应该学习的是如何结合本民族的声乐特征,充实和发展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著名歌唱家吴雁泽曾说过:“我学洋唱法主要的,也是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唱好我们的中国歌。”同样,世界上所有最杰出的歌唱家的演唱,也总是对自己民族的音乐表现得最好。比如帕瓦罗蒂的意大利民歌;多明戈的西班牙歌曲;杰西诺曼的黑人灵歌……这些都是属于他们本民族的东西。
伯克利现代吉他教程123册 附CD 爵士木吉它初.
人民音乐出版社
价格:160元
视频唢呐教学基本功及技巧
点击:22952次
主讲:胡美玲
电话: 17701034448 邮箱: cn010w@163.com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京ICP备09108194号-3
Copyright©2006-2021 www.cn010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17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