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刘长福中央音乐学院宋 飞二胡教授赵寒阳二胡教授严洁敏中央音乐学院周广仁中央音乐学院

您所在位置:中国网上音乐学院>>名师介绍>>指挥作曲家>>正文

卡尔.伯姆

2010/7/27 13:17:18www.cn010w.com点击:2584次

       貝姆.卡爾生於奧地利的格拉茨。曾於格拉茨大學研習法律,同時又在格拉茨音樂會院上鋼琴和理論課。他的父親是位律師及業餘音樂家,也是漢斯.李赫特的朋友,他認為兒子如果不能作一個有出息的音樂家,就必須有律師這個職業作後盾。後來貝姆在維也納音樂學院師從門迪契夫斯基。第一次世界大戰役受傷後,貝姆返格拉茨大學修得法律博士學位(1919),並在格拉茨歌劇院擔任提詞員。從未正式學過指揮的他聽從李赫特勸告,放棄法學而專事音樂指揮。1920年首次被任命為格拉茨歌劇院指揮。當他指揮華格納的《羅安格林》演出時,正巧卡爾.穆克(Karl Muck)在場,聽後大為心儀,乃主動表示願幫他學習華格納歌劇。經他向華爾特推薦後,貝姆去了慕尼黑歌劇院,一年後被華氏聘用。貝姆深受華爾特演出莫札特歌劇風格的影響,縱然他後來認為華爾特對莫札特演奏得過於傷感。他說:「你可以感覺到莫札特音樂的所有感情,但他從不多愁善感。」不過他認為史特勞斯表現莫札特速度太快。華爾特離開慕尼黑後,貝姆轉至克納佩茲布許手下工作,後赴達姆斯達特任首指揮(1927-1931),1933年前他在漢堡也當過兩年首席指揮,1934-1943年間接替布許擔任德勒斯登歌劇院音樂監督,最後轉往維也納國立歌劇院。在德勒斯登他擁有頗為理想的條件,歌者與團員沒有什麼變更,長期共事,不須為長途巡迴演出及其它的雜務干優。此間他與薩克森國家管弦樂團合作為HMV公司灌錄的78轉唱片中,最著名的主要有貝多芬的《第九號交響曲》、《小提琴協奏曲》(施特魯布獨奏)、《第三號鋼琴協奏曲》(柯列沙獨奏),《第四號鋼琴協奏曲》(季雪金獨奏)、《第五號鋼琴協奏曲》(費雪獨奏),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許奈德漢獨奏),布魯克納的《第四號交響曲》、《第五號交響曲》,理查.史特勞斯交響詩《狄爾的愉快惡作劇》、《唐璜》以及華格納歌劇《紐倫堡名歌手》的第三幕全本。
     貝爾格的《伍采克》於1928年也由貝姆在達姆斯達特指揮下首演,貝爾格親自出席聆聽了最後幾天的排練。之後貝姆便成了貝爾格歌劇《伍采克》和《露露》的權威詮釋者,DGG公司曾錄了這兩部歌劇。自1933年理查.史特勞斯在漢堡拜訪了正準備《阿拉貝拉》上演的貝姆後,他倆便交往密切。後來於德勒斯登他首演了《沉默的女人》首史氏題獻給他的《達芬妮》。史氏的主要管弦樂作品和歌劇都是由貝姆指揮首演的。貝姆說史氏堅持務必要使劇本台詞清晰可辨,排練《沉默的女人》時,貝姆抱怨木管部份密度太大以致聽不清台詞,史氏便欣然重寫,將木管調淡。此外,貝姆也聽過史特勞斯指揮自己的交響詩和歌劇,這些經歷使他能洞察這些作品的深刻內涵,自然使他的詮釋具備了相當權威性。1936年貝姆率德勒斯登國家歌劇院在柯芬園演出《玫瑰騎士》和《崔斯坦與伊索德》,之後被邀請再次返演《艾雷克塔》和《莎樂美》,但貝姆卻以藝術方面的理由拒絕了。
     二次世界大戰後,貝姆被允許重登指揮台(1947年)。擔任了維也納國家劇院指揮(1950-1953)。早在1933年他已在維也納指揮過《崔斯坦與伊索德》,1954年他受聘簽了五年合同,翌年,Ringstrasse歌劇院重建後的首演便是由他指揮《費黛里奧》,不料遭致當地強烈批評,主要原因是他並沒有老老實實地待在維也納,特別是1950-1954年間去了南美,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Teatno Colon當德奧曲目顧問。合同只履行了15個月他便辭職了,後由卡拉揚接任。不過他仍繼續在維也納指揮。但他在合作期滿前就與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毀約。卡拉揚和以後的馬捷爾也有這種經歷。貝姆於1956年首度在美國露面,客席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不久,在達姆斯達特與他共事過的魯道夫.賓(Rudotf Bing)聘請他為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效力,於是1957年他首次在大都會推出莫札特的《唐喬萬尼》而大受青睞。後來他又演出《紐倫堡名歌手》和《伍采克》(1959年)、《帕西法爾》(1961)、《費黛里歐》(1963)、《達芬妮》(1964)、《漂泊的荷蘭人》、《莎樂美》(1965)、《沒有影子的女人》和《羅安格林》(1966)。儘管他在大都會和科隆歌劇院大部份的精力都放在的德國劇目上,但在義大利和德國他也指揮過不少義大利歌劇。一次他有德勒斯登為了準備《法斯塔夫》上演,一共進行25次總排練和15次舞台彩排。他一生總共指揮過150部不同歌劇,1962年在拜魯特他作了一次精彩絕倫的表演,劇目是《崔斯坦與伊索德》,已被錄製成唱片保存。他還曾率領柏林愛樂在日本巡演。1963年在拜魯特首次推全本《尼布龍根指環》,也已製成唱片。1967年他率領維也納愛樂巡演美國、加拿大。1970年他因對維也納音樂界貢獻卓越而榮獲金牌大獎章,並享受奧地利音樂總監督的殊榮。1973他在薩爾茲堡指揮倫敦交響樂團,1977年接替布利斯爵士任該樂團總監。 
     貝姆是歐洲指揮中聲名極其顯赫的,尤其對德奧作品能作最精緻入微的表現,可說是最權威出眾的詮釋者之一。他慣於發號施令,甚至有時會不講理地批評團員。他說話輕聲細語,但易於博得樂團的尊敬。他的指揮手勢簡練,能以小動見大功。與其他指揮大師一樣,他靠眼神與團員溝通思想,交流情感。他的詮釋凝重平衡,不拘泥舊規,但也從不標新立異。他不會刻意去突出細節;或誇大動人弦之筆;亦或有意增加高潮的熱度,但在速度、力度和分節上絕對精確。他指揮灌錄的莫札特、貝多芬、舒伯特、布拉姆斯和布魯克納氣勢恢宏,音色優美華麗。其中貝多芬《第六號交響曲》和布魯克納《第四號交響曲》(維也納愛樂)可說是典範之作。但對於需要靈性或藝術感悟性的作品,諸如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就因過於流暢而缺乏張力,以致最終的熾熱化便不夠淋漓盡緻。他的莫札特音質文雅,結構平衡,分句恰到好處。他的音量是響亮的,但有時也許會過於響亮,而使風格變得不那麼可信了。有時他企圖讓作品自然表現,不過在不知不覺中刻意的雕琢還是替代了靈感。比起畢勤的極端華麗、華爾特的強烈抒情和塞爾的絕對準確,貝姆顯然別具一格。
     他的指揮藝術已大多被完美地保在唱片裡,近50年來,他一直是位卓越的錄音指揮家,其後期錄音的合作拍檔是柏林愛樂以及維也納愛樂。貝姆的唱片內容大都脫不了德國和維也納古典樂派的重要目錄(除了貝爾格的兩齣歌劇和柴可夫斯基的最後三首交響曲),但是海頓作品幾乎全被忽略。他的歌劇和交響曲唱片數量驚人,有些唱片因而無法達到最高水平,確實難以避免。但是他那萬無一失的鑑賞力、試懇萬篤的音樂態度和深邃的音樂稟賦,卻是無庸置疑的。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方法广告服务友情链接付款方式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学院客服:在线客服点这里  家教专员1:业务咨询点这里  家教专员2:业务咨询点这里  学院业务:业务咨询点这里

电话: 17701034448 邮箱: cn010w@163.com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京ICP备09108194号-3

Copyright©2006-2021 www.cn010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1714号

收缩

学院网在线客服

  • 学院客服一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学院客服二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学院客服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学院客服四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电话:1770103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