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资天津音乐学院
2020/3/25 13:59:08www.cn010w.com点击:5986次
李清资,男高音歌唱家,1985年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音教系。先后师从于李寿曾教授、石惟正教授,以及著名歌唱家、声乐教育家李双江及姜嘉锵先生。 现任天津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副教授。曾任第九届全国青联委员,现任天津市青联委员,天津市红桥区政协委员,天津市红桥区青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民盟文艺委员会委员,天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艺术顾问。
李清资自幼酷爱音乐艺术,曾学习过戏曲、说唱、舞蹈及戏剧表演等,这些艺术形式为李清资现在的舞台歌唱及教学、表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李清资全国获奖情况
1986年9月天津人民广播电台音乐台曾发表题为“歌坛新花又一朵——李清资歌唱专辑”。同年底荣获天津市首届“希望杯”电视歌手大奖赛民族唱法二等奖。
1987年6月荣获全国八省市“航天杯”青年歌手大奖赛民族唱法三等奖。
1986年1月荣获天津市首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比赛中表演一等奖。
1988年荣获天津市第二届青年艺术节“十佳歌星”大赛民族唱法一等奖。同年荣获全国第三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阿里斯顿杯”民族唱法优秀歌手奖。
同年9月荣获由国家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举办的一九八八年“新时代杯”京津汉穗声乐比赛民族唱法二等奖。
1989年参加全国文化部群众文化司组织的第二届中国节术节的演出获得成功。
1991年7月荣获全国十二大城市“飞鸽杯”职工歌手邀请赛二等奖。
1992年7月荣获天津市“军民鱼水情”青年业余歌手卡拉OK大赛一等奖。
1995年3月荣获天津市“曲曲欢歌唱世乒”歌手大赛中一等奖,同年7月荣获全国“京津沪粤”国防之声歌唱大赛三等奖,同年9月荣获全国首届“推新人”大赛民族唱法第二名。
1997年在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中国少年先锋队全国工作委员会、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儿部、中国少年先锋队事业发展中心主办的“首届中华校园歌曲电视大奖赛”荣获歌曲演唱教师组第一名,并荣获“优秀校园歌手”称号。 1998年6月在全国第八届“大红鹰”杯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荣获组民族唱法第二名。同年11月荣获第七届全国城市职工歌手邀请赛民族唱法第一名。
1999年荣获“99全国地方工会庆五一文艺晚会”录像评选最佳表演奖。
2005年2月,在参加中国公益事业促进会、中国儿童戏剧研究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归国华侨联合会共同主办的中国“德艺双馨”大赛中,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2005年7月,由于学生在澳门首届华人青少年艺术节总决赛中成绩优异,李清资获优秀园丁奖。
二、个人独唱音乐会及参加全国重要演出情况
1999年3月26日在天津音乐厅成功举办“真情永远——李清资独唱音乐会”。
2000年3月21日为配合我市素质教育在天津市第五中学举办“校园里的歌”——李清资及学生独唱音乐会。
2007年12月11日在天津音乐学院音乐厅举办了题为“津酒飘香——李清资独唱音乐会”。
受天津市北辰区政府的邀请于2009年2月6日在天津市北辰区举办了题为“正月正,开门红——《难忘今宵》”杨海燕、李清资独唱音乐会。
受天津市红桥区政协邀请,于2010年9月20日在天津民族中学礼堂成功举办“红歌颂,委员情”——李清资独唱音乐会。
受天津市一轻局的邀请,于2010年9月29日在天津音乐厅成功举办“津酒飘香,海鸥翱翔”——李清资独唱音乐会。
李清资热心参加全国及天津市各种大型演出活动,如天津春晚、军民联欢晚会、各类大型专题纪念活动等。特别是1995年在全国教师节大型文艺演出中受到时任国家副总理李岚清同志的亲切接见并得到好评。在由国家文化部主办的欧洲之旅文化交流中,李清资成功唱响维也纳金色大厅,得到中国驻奥地利大使及文化部领导和当地观众的高度评价和赞扬。同时,他热心公益事业,为天津市部队、公安干警、残疾人联合会等单位或部门进行慰问性演出,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得到有关领导和同志们的赞赏,2009年被天津市残疾人联合会授予“爱心大使”称号。
他还先后荣获天津市第五届“文艺新星”称号,荣获天津市总工会颁发的“十五”立功奖章,并被授予“天津市职工艺术家”的称号。被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授予“海河歌王”的称号。
不久前,根据他本人的声音特点,作曲家印青、戚建波分别为他量身定做了《梦回故乡》《永远的母亲》等两部作品,对于两个作品的诠释和演唱得到两位作曲家的高度评价。
三、学生获奖经历
学生王鹏、刘莹、郭春伶、吕影、王秉谦、隋世敏等曾在全国及省市举办的大型比赛中获奖。
四、发表论著
2004年2月,在天津音乐学院学报上发表论文《声乐个别课的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004年6月,在天津日报上发表词曲自创歌曲《茶暖情深》。
2005年5月,在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天津音乐学协会上发表《“非科学”的科学——论声乐教师第二语言的功能》。
2010年6月,在《人民音乐》第566期发表《海南少数民族音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略——以琼中黎族民歌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