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像书城主要为音乐爱好者、学习者提供由环球、先恒、人民音乐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北京音像公司等出版社的经典作品,请购买正版。
50年代初期,我国声乐界曾有过“土唱法”“洋唱法”的争论,其核心问题是如何使歌唱艺术以鲜明的民族风格表现中国人民的思想感情,使之为广大人民所接受和喜爱。这一争论获得积极的成果,经过不断的探索和进一步实践,现在已经成了两种不同的形式和路子:一咱是以民族传统唱法为基础,借鉴西方唱法的某些有益经验;另一种是在西洋唱法的基础上进行民族化。这两种形式和路子也许有天会殊途同归,合二为一。如同周恩来同志在60年代初期看了一次演出后,就唱法问题所谈的那样:“咱们现在有《白毛女》、《茶花女》、《七仙女》,在歌剧中都演过了,也都有了经验了,是不是在这三种“女”中间还会产生什么“女”呢?这个新的什么“女”,说不定就量我们最理想的“中国唱法”。”(据赵沨同志回忆)这种新的唱法的到来,可能需要很长的一段时期。当前出现在我们新歌剧和音乐会的舞台上的,就唱法来说,仍然不外乎上面提到的两种形式。 我国著名新歌剧表演艺术家、歌唱家郭兰英走的是上述的民歌传统唱法为基础的路子,她是这一形式歌唱家的杰出代表。她原是山西梆子的著名演员,受过戏曲科班的严格训练,在演唱和表演上有着坚实的基本功夫,后来到新文艺团从事新歌剧的演出,在组织的帮助下,确立了正确的文艺思想,和熟悉了新歌剧与戏曲的异同,并使之同自己所掌握的扎实的基本功课和演唱技巧融会贯通起来,经过不断努力,在歌剧舞台上塑了一个又一个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获得了广大观众的交口称誉;在音乐会的舞台上,她的声情并茂和浓郁民族风格的歌唱,满足了广大听众的审美爱好,并使他们为之倾倒。 郭兰英成为出类拔萃的歌唱家。她的成功,不仅是她个人的成功,也是民族声乐优秀传统的成功。把郭兰英的演唱经验加以研究和总结,不仅有利于促进民族声乐演唱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同时也将加深对民族声乐优秀传统的认识。 黄俊兰撰写的《郭兰英的歌唱艺术》就是企图运用评传的形式对郭兰英的艺术经验进行介绍和总结。我对声乐是外行,对此说不出什么真知灼见,但我以为俊兰同志对郭兰英的演唱,特别是在润饰、加工的处理上,作了极其精到细致的分析,如果没有深入的研究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我希望这本书对于学习和从事民族声乐的同志们会有所裨益。
第一部分 郭兰英艺术生涯的三个时期一、幼年学艺到赫然成名(1936——1946年)凤凰的传说童稚的痴迷启蒙与初试苦学与成才赫然成名角二、加入新歌剧行列到开一代表演艺术之风(1947——1966年)排演秧歌剧攀登初举步《妇女自由歌》夺目的光彩歌声遍九州新的里程碑悠悠晋剧情三、恢复艺术青春到广州第一部分 郭兰英艺术生涯的三个时期
一、幼年学艺到赫然成名(1936——1946年)
凤凰的传说
童稚的痴迷
启蒙与初试
苦学与成才
赫然成名角
二、加入新歌剧行列到开一代表演艺术之风(1947——1966年)
排演秧歌剧
攀登初举步
《妇女自由歌》
夺目的光彩
歌声遍九州
新的里程碑
悠悠晋剧情
三、恢复艺术青春到广州办学(1977——1987年)
悼念周总理
舞台是生命
告别音乐会
接着接班人
从艺60年
第二部分 郭兰英表演艺术的风格与特点
一、艺术风格的民族性、时代性、群众性
民间艺术的滋养
传统文化的继承
时代的烙印
"民众长育出来”的天才
二、独特的艺术创造与精湛全面的艺术技巧
良好的发声状态与气声的完美结合
精到的吐字咬字技巧与字声的完美结合
歌唱中的总体设计与"务头”
1.演唱基调的确定
2."务头”的处理
绝妙的润饰加工
1.用多样的字音装饰强化行腔
2.鲜明的节奏感与轻重强弱的处理
(1)把握"板眼”的深厚功力
(2)节奏润腔的几种方法
3.连断、顿挫与气口润腔
形体表演的精心创造
1.外部动作表演创新的基础
2.外部动作表演艺术创造的发挥
3.求真求美的目标
4.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
5.虚实结合,以实带虚,以虚补实
6.眼神之运用
7.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三、重在表情与审美追求
重在表情
美的追求
1.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2.意境美与神韵美的追求
3."既雕既琢,复归于补”
第三部分 郭兰英演唱的歌曲选辑
妇女自由歌
王大妈要和平
我的祖国(电影《上甘岭》插曲)
交城的山来交城的水
翻身道情
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
兰花花
大庆子
八月十五月儿明
南泥湾
丰收歌
人说山西好风光(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续集插曲)
敢教日月换新天(纪录片《学大寨》插曲)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赶牲灵(信天游)
社员都是向阳花
毛主席来到咱农庄
毛主席是种村里人
李双双小唱
绣金匾
毛主席恩情比海深
咱们的领袖毛泽东
北风吹(歌剧《白毛女》选曲)
扎红头绳(歌剧《白毛女》选曲)
哭爹(歌剧《白毛女》选曲)
打过了三更(歌剧《白毛女》选曲)
刀杀我斧砍我(歌剧《白毛女》选曲)
我要活(歌剧《白毛女》选曲)
我要报仇(歌剧《白毛女》选曲)
恨是高山伊是海(歌剧《白毛女》选曲)
我有伊来我有冤(歌剧《白毛女》选曲)
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歌剧《小二黑结婚》选曲)
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歌剧《刘胡兰》选曲)
数九寒天下雪(歌剧《刘胡兰》选曲)
凤凰岭上祝红军(歌剧《红霞》选曲)
我等着你(歌剧《红霞》选曲)
晚风吹(歌剧《红云崖》选曲)
妹在河边洗菜心(歌剧《春雷》选曲)
海风阵阵愁煞人(歌剧《红珊瑚》选曲)
倚门望(歌剧《窦娥冤》选曲)
我的亲爹爹(歌剧《窦娥冤》选曲)
千拜万拜(歌剧《窦娥冤》选曲)
银屏女捧御酒我叫声姨娘(西山梆子《金水桥》选段)办学(1977——1987年)悼念周总理舞台是生命告别音乐会接着接班人从艺60年第二部分 郭兰英表演艺术的风格与特点一、艺术风格的民族性、时代性、群众性民间艺术的滋养传统文化的继承时代的烙印 "民众长育出来”的天才二、独特的艺术创造与精湛全面的艺术技巧良好的发声状态与气声的完美结合精到的吐字咬字技巧与字声的完美结合歌唱中的总体设计与"务头” 1.演唱基调的确定 2."务头”的处理绝妙的润饰加工 1.用多样的字音装饰强化行腔 2.鲜明的节奏感与轻重强弱的处理(1)把握"板眼”的深厚功力(2)节奏润腔的几种方法 3.连断、顿挫与气口润腔形体表演的精心创造 1.外部动作表演创新的基础 2.外部动作表演艺术创造的发挥 3.求真求美的目标 4.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 5.虚实结合,以实带虚,以虚补实 6.眼神之运用 7.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三、重在表情与审美追求重在表情美的追求 1.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2.意境美与神韵美的追求 3."既雕既琢,复归于补” 第三部分 郭兰英演唱的歌曲选辑妇女自由歌王大妈要和平我的祖国(电影《上甘岭》插曲)交城的山来交城的水翻身道情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兰花花大庆子八月十五月儿明南泥湾丰收歌人说山西好风光(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续集插曲)敢教日月换新天(纪录片《学大寨》插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赶牲灵(信天游)社员都是向阳花毛主席来到咱农庄毛主席是种村里人李双双小唱绣金匾毛主席恩情比海深咱们的领袖毛泽东北风吹(歌剧《白毛女》选曲)扎红头绳(歌剧《白毛女》选曲)哭爹(歌剧《白毛女》选曲)打过了三更(歌剧《白毛女》选曲)刀杀我斧砍我(歌剧《白毛女》选曲)我要活(歌剧《白毛女》选曲)我要报仇(歌剧《白毛女》选曲)恨是高山伊是海(歌剧《白毛女》选曲)我有伊来我有冤(歌剧《白毛女》选曲)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歌剧《小二黑结婚》选曲)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歌剧《刘胡兰》选曲)数九寒天下雪(歌剧《刘胡兰》选曲)凤凰岭上祝红军(歌剧《红霞》选曲)我等着你(歌剧《红霞》选曲)晚风吹(歌剧《红云崖》选曲)妹在河边洗菜心(歌剧《春雷》选曲)海风阵阵愁煞人(歌剧《红珊瑚》选曲)倚门望(歌剧《窦娥冤》选曲)我的亲爹爹(歌剧《窦娥冤》选曲)千拜万拜(歌剧《窦娥冤》选曲)银屏女捧御酒我叫声姨娘(西山梆子《金水桥》选段)
相关推荐:更多>>
声乐实用教程 第3版
价格:¥39元
声乐知识300问
价格:¥25元
中外流行音乐基础知识(第三.
价格:¥45元
交响乐队的编配与作品赏析
价格:¥95元
中国进行曲—流行音乐四十.
价格:¥78元
沪之光 上海作曲家合唱作品.
价格:¥77元
冬夜繁星:古典音乐与唱片.
价格:¥39元
电话: 17701034448 邮箱: cn010w@163.com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京ICP备09108194号-3
Copyright©2006-2021 www.cn010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17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