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静用琵琶奏出“交响”音乐
2016/12/17 14:31:05 www.cn010w.com 点击:519次
琵琶演奏家杨静,在上世纪90年代曾举办过多次琵琶与各种艺术形式的融合演出,引起过不小的反响。2003年以后,杨静从中国民乐演出的舞台上悄然消失。明晚,这位旅居瑞士13年的琵琶演奏家,将在天桥艺术中心举办“四根弦上的交响——杨静琵琶与多媒体音乐会”。杨静日前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我想告诉观众的是,经过在瑞士的学习、研究和教学,我已经把我手中的琵琶看作是世界上众多民族乐器的一种,探索琵琶与世界上各种乐器、各种艺术形式、各种文化的融合。”
杨静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曾经是中央民族乐团琵琶演奏家,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探索琵琶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也探索脱离院团的自由发展。她拜日本作曲家三木稔为师,旅居瑞士后又在伯尔尼艺术大学获得作曲指挥硕士。杨静告诉北青报记者:“这些年我在欧洲和日本做了很多独奏会,因为要生存。但是,做独奏会时间长了就想与其他的音乐形式相融合。我先做的是与教堂的管风琴结合,在瑞士的一个教堂,管风琴把我团团围住,有4000多个管子,而我的琵琶只有4根弦,与管风琴合奏,很有意思。我也想到了琵琶与合唱的融合,我写了《琵琶与合唱》。这次回国开音乐会,是回家,也希望能给音乐同行和观众带来一个中国音乐国际化的新视角。”
杨静认为:“过去人们总认为中国民乐理论很弱,总被西方的音乐理论压着,但我觉得其实没有谁想压着你,是你自己没有自信。我们不能抱怨传统的死了,我们要保护起来。” 说到自己创作的音乐,杨静说:“我原来觉得就是老大了,但随着学得越来越多,我发现人都是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别人,不可能对别人说认识更多。这一次音乐会我就想把我的作品当证据和素材,用一个整体的概念来创作,形成一个整体的结构。中间用了电子的音乐,听上去有合唱的元素,有各种元素,让琵琶作为独奏乐器的多种可能性尽量得到展示。”
在明晚的音乐会上,杨静将从《瑞鹤呈祥》、《关山寂月》开始,9首作品无间断演奏,一气呵成。配以多媒体音响,让观众从中国传统琵琶和多媒体音乐的融合中感受音乐的意境,让观众身临其境走近杨静营造的音乐氛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