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微雅集十周年古琴演奏会
2019/10/31 13:04:06 www.cn010w.com 点击:477次
时间:2019.11.23 周六 19:30
场馆:苏州市 | 苏州昆剧院
演出介绍
清微雅集十周年音乐会
《石上流泉》
《石上流泉》为吴门代表性琴曲之一,曲调清丽舒畅,表现了碧涧泠泠、枕流漱石的意趣,给人荡漾江南山水之感。
《梧叶舞秋风》
琴曲《梧叶舞秋风》谱本出自清初庄殝凤的《琴学心声谐谱》(1644)。是庄臻凤的传世之作。
吴景略先生据《琴学心声谐谱》打谱的《梧叶舞秋风》极有特色,它轻盈灵动,着重表现了一个"舞"字,全曲旋律细致曲折,疏密呼应,盖写秋意萧飒,静听桐叶摇落之意。乐曲虽短,但余味无穷。
《离骚》
古琴曲,晚唐陈康士根据屈原同名抒情长诗而作,曲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此曲抒发了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惨遭奸谗后的忧郁和苦闷,以及思乡爱国的崇高感情。
由管平湖定拍、定节奏并演奏的《离骚》,具有古朴苍劲、深沉含蓄的风格。第二段在低音区出现的音调,凄凉而压抑;它与第三段表现愤慨的音调交替变化出现,并不断加入新的音调,使人感到悲愁交加,层层曲折。第七段一扫沉闷的气氛,豪放自若,有不为天地所累之慨",表达了屈原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
《琴学初津》在《离骚》后记中,以"始则抑郁,继则豪爽"的评语,比较准确地概括了此曲的情操和格调。
《流水》
琴曲《流水》是我国民族音乐遗产中的一首优秀作品。它对自然景物并不停留于客观的描绘上,而是借以抒发人们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一种胸襟开阔、百折不回的梢神境界。在音乐表现上以抒情性的曲调为主体.结合摹拟性的展开,既有华丽新颖的技巧展示,又保持了朴实沉郁的风格。
《平沙落雁》
《平沙落雁》乃近三百年来流传最广的一首琴曲,现存的琴谱就达五十余种。最早见于明末潞王朱常芳编订的《古音正宗》琴谱,明末张岱在《陶庵梦忆》中曾称此曲"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者也"。此曲意境高远,虽取"静"境,但于"静"中所蕴涵的,却是处于逆境中隐逸之士的"鸿鹄之远志"。
《梅花三弄》
"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
吴景略先生于1939年据《琴谱谐声》打谱的琴曲《梅花三弄》是当代广为流传的版本,乐曲旋律清新,节奏鲜明。乐曲前半部分,泛音主题曲调在不同的徽位上作三次重复,故称为"三弄",用来描绘梅花在寒风中次第绽放的英姿,及其不屈不挠的个性和节节向上的气概。乐曲的后半部则用稍快的曲调再加上音色的变化,来表达梅花在寒风中迎风摇曳的坚毅不屈的形态。
全曲的尾声部分,近似散板。后用泛音轻盈地奏出,收在宫音,将乐曲引向深远清雅的境界。如同乐者的吟颂,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
《山居吟》
宋毛敏仲所作,取意与世相忘,弗牵尘网,天地为庐,草木为衣,松花为食,乐天安命之隐士风范。此曲音韵苍劲,曲调高古,取音多处"跌弹"及"仰托",以体现老干冲足之意味。
《欸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从有文字记载的时候起,中国就有了隐士。文人得意时仕,失意时隐。或得意于山丘中,或倘佯于林泉间,多了份超然物外的意境和逍遥自适的心情,琴曲《欸乃》就是古人用音乐的形式表现这种隐逸山水、寄情自然的文人化情趣。
《水仙操》
在古琴史上,一直流传着伯牙学琴的故事:老师成连为使伯牙能够更好的体会琴曲的精神,于是带他到东海边,让他独自一人去领略海水汹涌、山林寂静的大自然的气氛。伯牙在这个环境里刻苦练琴,终于学成。并作了《水仙》一曲。《枯木禅琴谱》云:此曲"韵淡调疏,须轻弹低拂为妙"。
《潇湘水云》
吴景略先生于1937年据《五知斋琴谱》打谱,赵家珍教授传授。南宋郭沔作。乐曲反映了作者于潇湘之畔,远望北方被云雾所蔽的九嶷山时所产生的一种爱国忧民的抑郁激愤之情。曲乐前半为慢板,旋律苍凉悲壮,有屈子行吟之意;后半速度较快,有云水激荡、心潮逐浪之感;高潮过后,余气鼓荡,令人有所得于弦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