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陈钢交响作品音乐会
2020/10/14 14:28:54 www.cn010w.com 点击:1365次
时间:2020.10.18 周日 19:30
场馆:上海市 | 上音歌剧院
曲 目
上半场
(一)交响序曲《奉献》
(二)钢琴协奏曲《梁祝》
(独奏:薛颖佳)
下半场
(三)小提琴协奏曲《王昭君》
(独奏:黄蒙拉)
(琵琶助奏:谢煜丹)
(四)《交响诗曲情殇—霓裳骊歌杨贵妃》
(演唱:沈昳丽)
协奏:上海爱乐乐团
指挥:张亮
主持:阎华
演出团体
陈钢于1935年生于上海,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交响音乐作曲家。早年,他 即师从于父亲陈歌辛和匈牙利钢琴家瓦拉学习作曲和钢琴。195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后,他又师从于丁善德院长和苏联音乐专家阿尔扎马诺夫学习作曲与理论。早在求学期间,他即以与同学何占豪合作之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蜚声中外乐坛。
1959年诞生的《梁祝》,是半世纪来流传最广的中国交响音乐作品,它曾先后荣获多次金唱片与白金唱片奖。此外,他在七十年代创作的“红色小提琴”系列——“苗岭的早晨”、“金色的炉台”和“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等小提琴独奏曲,也都成为著名的中国小提琴音乐文献。1986年,他所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王昭君》,被喻为《梁祝》的姊妹篇,荣获《中国小提琴协奏曲新作汇展》优秀作品奖,并于1997年在美国达拉斯演出后被授于 “达拉斯荣誉市民” 。2008年,他的另一首小提琴协奏曲新作《红搂梦》问世,并在“上海之春国际艺术节”成功献演。
陈钢还创作了中国第一首竖琴独奏曲《渔舟唱晚》和第一首双簧管协奏曲《囊玛》。他在《渔舟唱晚》中,巧妙地在竖琴上再现古琴余韵;而在《囊玛》中,则首次在双簧管上运用了双音、多音与微分音和弦等现代技巧,巧妙地表现了西藏的号角声响与藏域风情。此外,他还创作了交响诗,大合唱和独特的室内乐合奏(如钢琴、小提琴与昆曲三重奏《惊梦》)等作品。他的作品以感人的抒情情怀、浓郁的民族风韵和丰富的当代作曲技巧巧妙地融合而见长。
陈钢现为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曾任第9、10届全国政协委员和中国音协理事。他曾出访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并被载入“世界名人录”、“世界音乐名人录”等十多项世界名人录。1995年,他被美国传记中心颁予“国际文化荣誉证书” ;2002年末,则荣获斯卡莫好莱坞大奖。在他的获奖通知书上写着:“授予您超级明星金环奖,以表彰您在音乐作曲领域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而在奖状中则写道: “您用卓越的艺术,搭起了国际交流的桥梁。” 一位演奏过《梁祝》和《王昭君》的小提琴家 亚历山大·皮扬科夫斯基写信给陈钢说:“我曾经听过许多中国作曲家的品,但没有任何一位的作品能带给我如您的音乐一般辉煌的感受” “您这样的人创造着历史,而我的心是那样贴近您音乐中的灵魂”。 2017年,他还荣获“中国文联”和“中国音协”颁发的“终身成就音乐艺术家”的奖牌与奖状。
陈钢还是位优秀的散文作家。他著有《黑色浪漫曲》,《三只耳朵听音乐》,《蝴蝶是自由的》《协奏曲一陈钢和他的朋友们》等散文集,还编纂了《上海老歌名典》、《玫瑰,玫瑰我爱你》、《学生必读文库(艺术卷)》、《音乐家画卷》和《玻璃电台》、《上海留声》(与淳子合作)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