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首页音乐热点名家特写招生动态招聘信息其他热点 今天是:2025年9月18日 星期四

您所在位置:中国网上音乐学院>>音乐动态>>音乐热点>>正文

贝多芬钢琴与大提琴奏鸣曲全集音乐会

2020/12/5 14:19:55  www.cn010w.com  点击:823次

时间:2020.12.26 周六 19:30
场馆:成都市 | 成都城市音乐厅·小音乐厅
演出简介:
  为纪念贝多芬诞生250周年,演出贝多芬的五首钢琴与大提琴奏鸣曲。这五首奏鸣曲包括了贝多芬早中晚三个创作时期,长期以来被视为室内乐文献中最为经典与重要的作品。此次演奏,也是在中国西部的第一次全集演出。
节目单:
第一号F大调奏鸣曲 (作于1797年)                             作品5之1
一乐章:柔板---快板
二乐章:回旋曲,活泼的快板
Sonata in F major for piano and cello                                  op.no.1
Adagio---Allegro
II.Rondo, Allegro  vivace


第三号A大调奏鸣曲 (作于1809年)                             作品69
一乐章:不过分的快板
二乐章:诙谐曲,非常快的快板
三乐章:如歌的柔板---活泼的快板

Sonata in A major for piano and cello                                  op.69
I.Allegro ma non tanto
II.Scherzo, Allegro molto
III.Adagio cantabile---Allegro vivace

-------------------中场休息-------------------------

第二号g小调奏鸣曲(作于1797年)                               作品5之2
一乐章:延缓与有感情的柔板---强烈的快板,近似于急板
二乐章:回旋曲,快板。

Sonata in g minor for piano and cello                                  op.5,no.2
I.Adagio sostenuto e espressivo---Allegro molto piu tosto presto
II.Rondo, allegro.

第四号C大调奏鸣曲 (作于1818年)                              作品102之1
一乐章:行板---活泼的快板
二乐章:柔板---行板---活跃的快板

Sonata in C major for piano and cello                                   op.102,no.1
I.Andante---Allegro vivace
II.Adagio—tempo d’Andante---Allegro vivace

第五号D大调奏鸣曲 (作于1818年)                              作品102之2
一乐章:辉煌的快板
二乐章:极其深情的柔板
三乐章:赋格风的快板

Sonata in D major for piano and cello                                  op.102.no.2
I.Allegro con brio
II.Adagio con molto sentiment d’affeto
III.Allegro fugato

------------音乐会及曲目介绍------------------
2020年是贝多芬诞生250周年,全球各地也在以各种方式演奏这位伟大作曲家的作品。在贝多芬作品中,最为人熟知的自然有他的九部交响曲、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十六首弦乐四重奏、歌剧《费德里奥》以及钢琴和小提琴协奏曲等。除此之外,贝多芬为钢琴和大提琴所作的五首奏鸣曲也是音乐史与室内乐文献中最为重要与伟大的作品。
这五首奏鸣曲跨越了贝多芬整个创作生命,他早中晚三个时期的特性与风格在其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可以说通过这五首奏鸣曲,贝多芬一生的创作历程得到了集中的表现。

F大调第一奏鸣曲和g小调第二奏鸣曲,op.5,都是贝多芬于1797年左右创作的,两首作品同属一个作品编号。最早由作曲家本人与法国大提琴名家杜波特在普鲁士国王弗雷德李希二世的宫廷中首演。这两首作品在形式上继承了古典奏鸣曲的形式,首先是拥有较长而慢速引子的奏鸣曲式快板乐章,然后第二乐章都是快速而活泼的回旋曲。在F大调第一奏鸣曲中,贝多芬更多的在音乐的情感与作曲技法方面对海顿和莫扎特的传统致以敬意,整体的风格皆充满了典雅与平衡的色调。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依然在很多地方有意无意的冲破一些过往的陈规,尤其在乐句的构成与发展方面,贝多芬往往并不遵循方正整齐的格律,而是通过增加和减少乐句的构架而打破小节的束缚。
而在g小调第二奏鸣曲中,贝多芬完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天地。这部极具冲突与戏剧张力的奏鸣曲,无论在情感还是结构上都可谓到那个时代为止最具创新与革命性的室内乐。音乐学家和钢琴家Robert Levin甚至形容其为那个年代最为“暴力”的室内乐作品。在一乐章的慢速引子部分,贝多芬通过各种手法将悲怆、希望、冲突、和解与空虚等情感融为一炉。尤其值得指出的,他在这里展现了对无声与寂静的使用,让音乐不再仅仅通过声音表达,而是充分的利用了时空中所包含的各种对立特性。而紧接的快板乐章,长达500小节以上,这在古典奏鸣曲中相当罕见。其中的紧张度与冲突性也早已打破了一般二重奏室内乐的情感范畴。
A大调第三奏鸣曲,作品69号,创作于1808年。距他的头两首奏鸣曲已经过去了十年,而在这十年中贝多芬的音乐也完全的形成了他自己的风格。在一乐章中,音乐的发展更加突出抒情的特性,长线条的乐句与更加流畅的结构展现皆让这部作品更为沉稳与自然。二乐章为诙谐曲,在这里作曲家以一种特有的切分音乐句及动机贯穿整个乐章,营造出一种极富戏剧性的效果。三乐章由很简短的抒情慢板开始,进入快板后钢琴和大提琴都以炫技型的手法营造出异常辉煌的效果。而在乐章结束部,贝多芬更是将整个奏鸣曲的一些主题融合在一起,以一种全新的手法归纳了整部作品。也是从这里,浪漫主义时期常用的在末乐章结束部统一所有乐章主题的手法最早的展露出来。
C大调第四奏鸣曲和D大调第五奏鸣曲,op.102,和早期的奏鸣曲一样,也同属一个作品号。在这两首奏鸣曲里,贝多芬的晚期风格最早得到了实践与展现。晚年的贝多芬耳聋愈发严重,一方面这限制了他聆听自己作品的实际效果,但另一方面,这却让他内心的听力与想象力更加发达。而在精神层面上,一个人因为更加回归内心,其音乐的深刻性也必定随之加强。虽然很难简单的说明何为贝多芬晚期的风格,但在这些作品中,可以发现几个较为常见的特性:首先是对动机的处理。在早中期的创作中,动机往往都需要经过合乎逻辑的发展与处理,最终经过一系列的演变而在作品中得到解答。而在晚期作品中,一些动机往往以相当裸露与直白的方式呈现出来,而当听众按着业已形成的习惯期盼着音乐应当走向何处之时,贝多芬又突然打断这种期盼而另辟蹊径。而在另一方面,他又对一些动机的处理有着近乎偏执的执着,让某些动机在整个作品中不厌其烦的反复出现与变化。若非乐圣,其他的作曲家可能早就写出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了,可贝多芬通过这种否定与再否定,矛盾与对立的统一,在晚年的创作中完全超越了他的时代。就像斯特拉文斯基说的那样,像《大赋格》这样的作品,对任何一个时代来讲都是现代作品。第二个特性就是对复调的运用。众所周知,古典时期的作品往往排除晚期巴洛克中严格与辉煌的复调创作手法,而以相对简洁的主调技法进行创作。而晚年的贝多芬尤其醉心于文艺复兴时期与巴洛克晚期的复调技法,这从他同时期创作的《庄严弥撒曲》中可以得到最好的印证。在这两首奏鸣曲中,贝多芬虽然还没有像《庄严弥撒》与《大赋格》中那样,却依然以各种对位、卡农、摸进等复调的方式将钢琴与大提琴结合在一起。而在第五奏鸣曲的最后乐章,则以二重赋格的手法创作,这在整个二重奏奏鸣曲的历史上也是第一次。

演员介绍

江帆,四川音乐学院钢琴系教师。乌克兰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硕士,师从巴甫洛娃教授。曾获意大利第十六届莫诺波利国际钢琴比赛第四名;乌克兰二十世纪艺术大赛室内乐组第三名;第二届香港中国作品钢琴比赛第二名。曾与基辅爱乐乐团、江苏爱乐乐团合作演奏钢琴协奏曲。多次应邀在全国各地举办个人音乐会及室内乐专场音乐会。


大提琴家赵明玮,为四川音乐学院管弦系大提琴教师、交响乐团大提琴首席。曾获全额奖学金赴美国鲍林格林州立大学与南加州大学音乐学院学习八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学士、硕士与演奏家文凭。留学期间曾获得地区与州立各种比赛第一名等奖项,并长期与小提琴大师美岛莉(Midori)等人演奏室内乐,获得了各界的好评。
回国后历年在海内外各地举行独奏、重奏与协奏等音乐会数百场,其中包括国家大剧院、北京音乐厅、上海音乐厅,荷兰阿姆斯特丹Concertgebouw音乐厅、柏林音乐厅、瑞士卢加诺音乐文化中心等处。除此之外,还受聘为厦门大学客座教授,美国鲍林格林州立大学访问学者,捷克布拉格Ameropa国际室内乐音乐节与瑞士卢加诺湖国际室内乐音乐节艺术家与指导教师等。在上海音乐学院、浙江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西南大学等大专院校举办讲座、公开课或演出。亦曾担任昆明交响乐团、四川交响乐团等职业乐团客座首席。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方法广告服务友情链接付款方式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学院客服:在线客服点这里  家教专员1:业务咨询点这里  家教专员2:业务咨询点这里  学院业务:业务咨询点这里

电话: 17701034448 邮箱: cn010w@163.com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京ICP备09108194号-3

Copyright©2006-2021 www.cn010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1714号

收缩

学院网在线客服

  • 学院客服一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学院客服二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学院客服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学院客服四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电话:1770103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