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音归处音乐会
2020/12/8 15:23:04 www.cn010w.com 点击:1259次
时间:2020.12.22 周二 20:00
场馆:深圳市 | 万象天地剧场
节目单
长笛、单簧管、钢琴三重奏 Trio for Flute,Clarinet,Piano
肖斯塔科维奇《五首小品》Shostakovich Five Pieces
第一首 前奏曲 1.Prelude
第二首 加沃特舞曲 2.Gavotte
第三首 悲歌 3.Elegy
第四首 圆舞曲 4.Waltz
第五首 波尔卡舞曲 5.Polka
《四首圆舞曲》第三首 Four Waltzes: III.Waltz
长笛:韩国良 Flute: Han Guoliang
单簧管:袁源 Clarinet: Yuan Yuan
钢琴:刘若莎 Piano: Liu Ruosha
维瓦尔第:《D小调双簧管双协奏曲》 Vivaldi: Concerto for 2 oboes in d minor
第一乐章:广板-快板 I. Largo-Allegro
第二乐章:广板 II:Largo
第三乐章:极快板 III:Allegro molto
双簧管:魏卫东、杨凯婷 Oboe: Wei Weidong, Yang Kai-Ting
钢琴:刘若莎 Piano: Liu Ruosha
里克尔:《木管六重奏》 J.G.Lickl: Sextet for Woodwind
第一乐章:快板 I. Allegro
第三乐章:行板 III. Andante con variazioni
第四乐章:波拉卡风格 IV.Alla Polacca
第五乐章:急板 V.Presto
单簧管:袁源、周雪莲 Clarinet: Yuan Yuan, Zhou Xuelian
巴松:李岚松、王秉晨 Bassoon: Li Lansong, Wang Bingchen
圆号:满燚、宋嘉洵 Horn: Man Yi, Song Jiaxun
塔法内尔:里米尼法国幻想曲 Paul Taffanel: Fantasia “Francesca de Rimini”
长笛:韩国良 Flute: Han Guoliang
钢琴:刘若莎 Piano: Liu Ruosha
莫扎特:《降E大调钢琴木管五重奏》作品452号
Mozart:Quintet in E flat major for piano, oboe, clarinet, bassoon and horn, Kv452
第一乐章:广板-中庸的快板 I. Largo Allegro moderato
第二乐章:小广板 II. Larghetto
第三乐章:小快板 III. Allegretto
双簧管:魏卫东 Oboe: Wei Weidong
单簧管:袁源 Clarinet: Yuan Yuan
巴松:李岚松 Bassoon: Li Lansong
圆号:满燚 Horn: Man Yi
钢琴:刘若莎 Piano: Liu Ruosha
艺术家介绍:
长笛:韩国良
韩国良,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金校徽获得者。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获美国波士顿大学音乐学院硕士学位。他曾得到过王永新、郎帕尔、贝克等多位世界大师的指导。多次获得国内外长笛比赛奖项。
曾多次同迪图瓦、斯特恩、梅纽音、小泽征尔、罗日杰波维齐、李德伦、普拉松、高尔威等大师们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合作演出,足迹遍及世界最有影响的音乐厅,如:美国纽约林肯中心、悉尼歌剧院、波士顿音乐厅、日本三得利音乐厅、莫斯科国家音乐厅、荷兰阿姆斯特丹音乐厅、柏林爱乐音乐厅等,并于2017年5月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成功举办了长笛独奏、重奏专场音乐会。
在近四十年中,他录制了许多优秀唱片,并与国内一些著名的作曲家进行广泛合作,并曾多次受邀担任国际国内重大赛事的评委和艺术节特嘉宾。
韩国良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管乐学会副主席,中国长笛艺术节总监,中国长笛专业委员会会长。
双簧管:魏卫东
魏卫东,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双簧管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双簧管副首席,2010年意大利莫扎特木管国际大赛评委,中央音乐学院“三育人”先进教师,中央音乐学院“拔尖创新人才”优秀导师。籍贯陕西省西安市,自幼随父亲学习钢琴,十二岁开始学习双簧管,后师从我国著名教育家白宇教授。一九八九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在校期间任中国青年交响乐团首席.一九九四年大学毕业后留本校附中任教。二零零零年考入中国交响乐团,二零零二年考入英国北皇家音乐学院学习硕士研究生课程,师从英国皇家利物浦交响乐团双簧管首席詹那森。斯莫和欧洲室内乐团首席兼指挥道哥拉斯。波易。在二零零三年四月和六月分别举办两场不同曲目的个人独奏音乐会,并获得硕士和学院最高演奏文凭(职业演奏家文凭)。是我国唯一一位在欧洲高等音乐学府同时获得两个高级文凭的中国双簧管演奏家。在英国期间得到前柏林爱乐双簧管首席谢伦伯格先生的亲自指导并在他的个人音乐会上共同演奏了双簧管与英国管的重奏。并考入学院交响乐团和室内乐团任首席,参加了各种形式的演出活动。被当地曼彻斯特晚报评为最出色的双簧管演奏家。并作为优秀毕业生,由学校选派参加RNCM 音乐节。
学成回国后于八月11日在中央音乐学院成功举办 独奏音乐会,并调大学管弦系双簧管专业任教。2005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双簧管专著(双簧管入门与提高)。2010和2011年分别应邀赴意大利威尔第音乐学院、丹麦皇家音乐学院教授了大师课。
与他合作过的音乐大师有小泽征尔,蒂图瓦,普拉松,朗朗,祖宾 梅塔等。
他多次担任国内国际举办的管乐大赛评委,他的学生也多次在国际双簧管比赛中获奖。
2011年和2014年2017年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首届国际双簧管艺术节总监并成功组织举办该项艺术节。
单簧管:袁源
袁源,著名单簧管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单簧管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管弦系乐队教研室主任,中央音乐学院国际单簧管艺术节总监。法国BUFFET乐器签约艺术家。中国布菲杯青少年单簧管比赛艺术总监。袁源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和荷兰阿姆斯特丹音乐学院,曾先后师从黄远涪教授,陶纯孝教授,HermanBraune教授。他是中国首届单簧管比赛第一名和中国作品奖获得者,也是中国木管室内乐比赛的第一名和中国作品奖获得者。
作为一位在国际舞台上炙手可热的单簧管演奏家,袁源在各类重大国际比赛中担任评委:第42届贝尔格莱德国际音乐比赛(评委会主席);第2届、第4届比利时根特国际单簧管比赛;捷克单簧管艺术家国际比赛;第2届、第4届日本JacquesLancelot国际单簧管比赛;2020意大利线上单簧管比赛;韩国室内乐协会国际比赛;香港国际单簧管比赛;布菲杯中国单簧管比赛(艺术总监);上海青少年全国单簧管演奏比赛;台湾BUFFET亚太单簧管大赛等。同时他受邀于世界各大音乐学院和艺术节举办大师班和独奏音乐会,足迹涵盖:比利时皇家音乐学院,比利时根特音乐学院,芬兰西贝柳斯音乐学院,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音乐学院,比利时国际单簧管协会年会(ICA),第三届欧洲单簧管艺术节,意大利卡梅里诺国际单簧管艺术节,美国堪萨斯国际单簧管协会年会(ICA),美国波士顿,德国亚历山大音乐节,法国BUFFET190周年庆典音乐会等,均获得高度赞誉。
袁源每年在中国各地包括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定期举办独奏音乐会,还受邀参加了上海国际单簧管艺术节、西安国际单簧管艺术节、深圳交响乐团国际单簧管艺术周、兰州国际单簧管艺术节等活动并演奏音乐会,深受观众的喜爱和欢迎,同时他也热衷于室内乐和交响乐队的演奏,曾任中国爱乐乐团单簧管副首席十三年(2005-2018)。
袁源以推动中国单簧管事业发展为己任,他创立的中央音乐学院国际单簧管艺术节,是中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单簧管学术交流平台,2019年3月,他发表于ICA(国际单簧管协会)会刊上的文章《通过举办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国际单簧管艺术节展望中国单簧管的发展》,全面详细介绍了中国单簧管事业近年来的发展和成就,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单簧管事业的蓬勃向荣,成为推动国内外业界交流的一座桥梁。袁源还全身心投身于单簧管教学,他的学生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屡获奖项,并有许多成为了职业乐团演奏家和音乐学院教师。
巴松:李岚松
李岚松教授,著名巴松演奏家、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巴松教授,木管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爱乐乐团巴松首席,亚洲双簧学会理事会成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大管学会会长,中国音协室内乐学会副会长,中国音协管乐学会理事,CCTV“中国十大管乐演奏家”,北京国际巴松艺术节艺术总监。中国音乐金钟奖、文化部全国比赛、瑞士MURI国际比赛等国际、国内重大比赛评委。
11岁起师从沈阳音乐学院贾英教授学习巴松,后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德国亚琛音乐大学,师从戴云华教授、Oscar Bohorquez教授,其演奏得到过Klaus Thunemann, Valery Popov, Albrecht Holder, Kim Walker等国际知名巴松演奏家一致的高度赞誉。
曾任职中国广播交响乐团首席巴松、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首席巴松以及欧洲青年交响乐团等。作为独奏家曾分别与中国爱乐乐团、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青岛交响乐团、昆明聂耳交响乐团、韩国蔚山交响乐团、韩国仁川爱乐乐团等国内外知名乐团合作。
出版过《巴松经典名曲集》、《中央音乐学院业余巴松考级》等教材,录制出版多张个人及重奏演奏专辑。
2008年10月,获得文化部“全国木管独奏比赛优秀指导教师奖”。2009年,获“宝钢教育奖”。2009年11月,所指导的木管五重奏获得“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木管五重奏比赛金奖”与“优秀作品奖”。
2012年4月,所指导的巴松四重奏获得国际双簧学会“法国斯特拉斯堡国际巴松重奏室内乐比赛第一名”。
圆号:满燚
满燚,青年圆号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圆号导师,中国圆号重奏团团长,北京国际圆号艺术节总监,中国爱乐乐团、杭州爱乐乐团客座首席。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及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圆号专业。在校期间跟随陈根明教授及著名华人圆号大师韩小明教授学习。
满燚2007年曾获全国圆号比赛第一名,同年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赴德国留学,2008年留学期间考上德国职业乐团普尔次海姆州立歌剧院圆号首席,(23岁成为德国最年轻的华人首席)、2009年考入德国梅克伦堡前波莫州立歌剧院终身圆号首席,2010考入亚洲顶级乐团马来西亚爱乐乐团,2012年受著名指挥家李心草邀请担任韩国釜山爱乐乐团首席圆号。
满燚的演奏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担任了众多知名乐团的客座首席圆号,包括:德意志交响乐团(DSO)、德国广播爱乐乐团(SR)、科隆广播交响乐团(WDR)、新加坡交响乐团、首尔爱乐乐团,国内各大职业乐团等,2012年还曾受指挥大师郑明勋之邀担任亚洲爱乐乐团首席。满燚成功策划主办了北京国际圆号艺术节。积极参与了很多室内乐团的演出,包括莫里斯堡室内乐团、拉特德蒙多巴洛克室内乐团、普尔次海姆室内乐团、慕尼黑室内乐团等。
满燚作为年轻演奏家、独奏家多次出访北美地区、南美地区,欧洲、亚洲等国家。满燚与著名指挥家、中央歌剧舞剧院总监、杭州爱乐艺术总监大师杨洋携手杭州爱乐乐团录制了“莫扎特圆号专辑”,并获得全国十大金唱片奖。
除了职业演奏外,满燚2012年担任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的圆号教师至今,应邀参加许多圆号大师班,西班牙阿利坎特铜管夏令营音乐节、德国亚历山大音乐营、韩国釜山音乐夏令营、韩国济州岛音乐节等等。
钢琴:刘若莎
刘若莎,著名合作钢琴家,钢琴艺术指导,青年钢琴演奏家刘若莎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钢琴演奏硕士,4岁启蒙自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黄佩莹教授,10岁起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后被保送升入附中、本科、研究生,在校期间先后师从张欣宁教授、凌远教授、周广仁教授。作为杰出的音乐会合作钢琴家和室内乐演奏家,刘若莎和世界顶级管乐大师合作密切,她舞台上的合作者包括:长笛大师Maxence Larrieu、Andras Adorjan、柏林爱乐长笛首席Emmanuel Pahud、Mathieu Dufour、茱莉亚音乐学院教授Carol Wincenc、双簧管大师Emanuel Abbühl、Christian Schmitt、单簧管大师Paul Meyer、Philippe Berrod、Nicolas Baldayrou、巴松演奏家Matthias Racz、维也纳爱乐巴松首席Sophie Dartigalongue等。
刘若莎与中央音乐学院韩国良教授,李岚松教授,魏卫东教授,袁源教授和满燚教授有着长期成功的合作,是他们组建的中央音乐学院木管重奏团的特邀钢琴。她近二十年专注于钢琴管乐室内乐领域,拥有丰富的舞台经验和深厚的曲目积累,她的演奏精准严谨,音乐优雅内在,现场极富感染力,每年演出百余场,足迹遍布国内外,是当代中国最为活跃的职业合作钢琴家之一。
刘若莎担任官方指定钢琴家的专业艺术节和重要赛事包括:历届中央音乐学院国际长笛(2005)、双簧管(2011、2014)、单簧管(2013、2016、2018)、巴松(2009、2012、2015)艺术节;中央音乐学院国际圆号艺术节(2013);历届中国长笛联合会北京国际长笛艺术节(2012、2014);北京国际圆号艺术节(2007);青岛(市南)国际巴松(2018)、长笛(2019)艺术周;深圳交响乐团国际单簧管艺术周(2019);中国国际单簧管比赛(2009);历届中国长笛联合会全国长笛比赛(2012、2014);香港国际单簧管比赛(2014);上海青少年全国单簧管演奏比赛(2017);布菲杯全国青少年单簧管比赛(2019);津宝巴松大奖赛(2019)等。
作为钢琴艺术指导,刘若莎多次在各类比赛中获得最佳钢琴伴奏奖,她陪伴选手夺得桂冠的重要比赛有:2014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长笛比赛、历届中国长笛联合会全国长笛比赛、2014香港国际单簧管比赛、2017上海青少年全国单簧管演奏比赛、2019津宝巴松大奖赛、历届中央音乐学院管乐室内乐木管独奏比赛等。
单簧管:周雪莲
深圳交响乐团单簧管演奏家,毕业于德国萨尔布吕肯音乐学院,硕士学位。
1977年出生于山东济南,10岁开始学习单簧管,师从山东艺术学院李华山教授,1994年师从著名单簧管教育家陶纯孝教授,同年获第一届全国单簧管比赛少年组优秀奖。2000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本科,师从著名单簧管教育家张梧教授。
1997年—2000年任中国青年交响乐团首席单簧管。1999年随团到香港,台湾巡演。2000年4月24日在中央音乐学院演奏厅,举办单簧管独奏音乐会。
2001年—2004年德国萨尔布吕肯音乐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师从世界著名单簧管演奏家Eduard.Brunner,2003年11月4日在德国萨尔布吕肯音乐厅,举办单簧管独奏音乐会。同年12月16日在德国萨尔布吕肯音乐厅,举办重奏音乐会。
2004硕士毕业后进入深圳交响乐团。2007年随团出访意大利、法国申办深圳大学生运动会,07年东南亚巡回演出,08年出访韩国,09年赴德国纽伦堡演出,均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受到了领导与同事的一致好评。
她的演奏特点是音色柔和细腻,发音有修饰,非常具有灵性的演奏,表现音乐特别到位,对作品有着独到的见解。
大 管:王秉晨
深圳交响乐团大管演奏员。9岁开始学习萨克斯师从青岛交响乐团首席萨克斯张家林老师与张晓东老师, 2003年开始学习大管, 2006年考入新加坡国立大学杨秀桃音乐学院攻读音乐表演本科文凭并获得全额奖学金,师从新加坡交响乐团首席张晋民老师。曾获得“爱攀杯”管乐比赛一等奖,“雅马哈”管乐比赛一等奖,第一届FOX国际大管比赛三等奖等。2010年起就职于深圳交响乐团。
双簧管:杨凯婷
2016年於德國杜塞道夫舒曼音樂院(Robert Schumann Musik Hochschule Düsseldorf)取得碩士學位,並開始在德國戴特蒙音樂院( Hochschule für Musik Detmold)繼續攻讀Orchester Zentrum.
曾師事陳雅麗老師,洪千智老師,蔡采璇老師,Prof. Taskin Oray與 Jozef Kiss 。
在德國求學期間積極參加樂團演出,2013年杜塞道夫(Düsseldorf Symphoniker Junge Orchesterakademisten);2014擔任長榮交響樂團協演;2015-2016擔任多特蒙德交響樂團實習團員(Dortmunder Philharmoniker ),2016-2018年在台北愛樂擔任約聘人員,2018開始擔任深圳交響樂團雙簧管副首席。
圆号:宋嘉洵
2013年考入武汉音乐学院附中跟随宋飞老师学习,2016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跟随满燚老师学习,在校期间多次参加Samuel Seidenberg、Szabolcs Zempléni、Radovan Vlatkovic、Stefan Dohr、Sibylle Mahni、Ab Koster等大师的公开课,并且多次参加北京国际圆号艺术节、深圳国际圆号艺术节以及德国亚历山大音乐节,2019年参加NYO夏令营参加韩小明大师课并参加欧洲巡演,2020年9月开始在深圳交响乐团试用,并跟随乐团在成都、南京、杭州、广州、长沙、太原等多地巡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