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首页音乐热点名家特写招生动态招聘信息其他热点 今天是:2025年7月12日 星期六

您所在位置:中国网上音乐学院>>音乐动态>>音乐热点>>正文

十孔竹笛乐团民族室内乐音乐会

2020/12/9 14:33:03  www.cn010w.com  点击:2216次

时间:2020.12.12 周六 19:30
场馆:成都市 | 成都城市音乐厅·音乐厅 
 四川音乐学院十孔竹笛乐团
于2018年初由青年竹笛演奏家、四川音乐学院竹笛专业教师陈冉创建,是中国第一支十孔竹笛专业乐团。乐团成员由四川音乐学院研究生、本科、附中竹笛专业优秀学生组成。
川音十孔竹笛于上世纪50年代由四川音乐学院竹笛专业开创者沈文毅老先生研制而成,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沈文毅老先生带领下,经过四川音乐学院张宝庆、王其书、易加义、廖骏、石磊、陈冉等四代笛人持续不断的教学传承、舞台实践和作品创作,川音十孔竹笛已经形成拥有了较成熟的演奏技术、较丰富的曲目曲库与强大的创作力量。在整整一个世纪的中国民乐改革大背景下,不乏一些有创意的竹笛改革,但像川音十孔竹笛这样非常具有代表性,并得到持续推广和演奏实践的竹笛改革却并不多见。作为四川音乐学院十孔竹笛传承人,陈冉对于十孔竹笛乐团的构想,其实远远早于2018年。本着严谨的教学精神和治学态度,在不断总结历代前辈传承十孔竹笛教学法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打磨与严格的人才选育,终于以四川音乐学院十孔竹笛乐团的形式呈现出来。四川音乐学院十孔竹笛乐团的定位与发展方向十分清晰,乐团秉承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宗旨,在传统六孔笛的基础上,运用成熟的十孔竹笛教学法,让团员通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和大量的舞台历练,丰富音乐表达,拓宽音乐思维,提升音乐审美。十孔竹笛有着扎实的历史积淀以及自身融汇中西的特色,诚然四川音乐学院十孔竹笛乐团还十分年轻,但它却承载着几代川音笛人的期盼。恩师著名竹笛演奏家、教育家易加义教授亦时常为乐团的发展提出宝贵的意见,关注乐团的成长。相信未来不久,十孔笛乐团将作为川音、巴蜀乃至中国的一张音乐新名片,在传统音乐艺术舞台上迸发着无限的可能性和生命力。
演奏家及指挥
【陈冉】 
陈冉,青年竹笛演奏家,四川音乐学院竹笛专业教师。四川音乐学院十孔竹笛乐团艺术总监兼团长,四川竹笛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四川省民族音乐发展促进会理事,成都现代室内乐团首席竹笛演奏家。 自幼随父习笛,10岁师承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易加义教授。2001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四川音乐学院附中学习至2014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同年留校任教。
多次成功举办个人及学生竹笛独奏音乐会、讲座,参与国内外各种大型音乐会、为国家领导人及多国政要演出。曾与著名指挥家夏飞云、阎惠昌、陈燮阳、彭家鹏先生以及奥地利雷哈尔交响乐团、捷克国家交响乐团、捷克国立歌剧院交响乐团、四川交响乐团、四川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等合作。多次代表文化部及四川音乐学院出访奥地利、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澳门等地交流并任独奏。曾担任CCTV中学生频道2015“新梦想”全国青少年才艺电视展演、2018澳门国际笛箫艺术节、2019新加坡国际华人艺术节评委兼艺术顾问。首演作品《山色无中》、《墨臆<古诗四帖>》、《夜忆·夕霁》、《姻缘》等。发表有《十孔竹笛运指特色技术略析—以典型作品为例的研究》等论文。接受华音网站专访,访谈被收录于《国乐谈—--当代青年民族器乐演奏家及乐坛新秀专访荟萃》一书中。曾获得2009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2012中国文化部“文华奖”第四届全国民族器乐专业比赛青年组金奖。
【王强】
王强,竹笛硕士。四川音乐学院十孔竹笛乐团副团长,四川音乐学院民族乐团演奏员,重庆邮电大学外聘教师。中国音协竹笛学会排箫艺术研究会理事 ,四川音协竹笛学会理事。启蒙于山西竹笛学会副会长杨日田副教授,2010年起师从著名竹笛演奏家、教育家易加义教授。 曾先后获得四川省省级优秀毕业生、中国音协第五届“金芦笙”中国民族器乐大赛优秀奖、国际中国乐器赛银奖、(新加坡)国际华人民族乐器大赛高等艺术院校金奖。
【马正华】
马正华,青年笛箫演奏家,四川音乐学院十孔竹笛乐团副团长,中国竹笛学会常务理事,成都市盐道街小学艺术副校长,四川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师从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易加义教授,中国音乐学院笛箫大师、博士生导师张维良教授。曾获四川省文化厅“群星奖”一等奖、教育厅器乐赛事优秀教师指导奖、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第五届北京竹笛邀请赛优秀教师指导奖、四川省高校优秀党员等荣誉,分别在新加坡和美国获国际民族器乐大赛银奖。成功举办个人“竹笛与交响乐队”专场音乐会及学生专场音乐会。代表作《凉山母亲》、《爱的火焰》、《最美的家》等。
【欧阳庆】
欧阳庆,中共党员,硕士。四川音乐学院十孔竹笛乐团常任指挥。四川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笙声部首席兼吹打声部声部长、川音附中民族室内乐团指挥、川音民乐系重奏合奏课老师、蜀音筝乐团常任指挥、川音大地教学总监、成都七中育才学道街分校民乐团指挥、天府新区光芒民乐团艺术总监。执棒多个乐团参加省、市重大文艺演出及多场音乐会。出访德国、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受到业界人士广泛好评。
多次担任成都树德中学、川师附中等学校艺术特长生考核专家评委,中新国际音乐比赛、欧曼蒂斯国际艺术大赛、中泰国际青少年艺术节、《阳光梦.健康行》等比赛专家评委。多项国内外比赛获优秀指导教师奖。2012年获文华奖第四届青年管乐组“优秀奖”。
作曲家/特邀独奏
【张维良】
张维良的笛箫艺术融汇东西,贯通南北。生于东方水都苏州的他,其成长环境围绕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自幼学习传统民族器乐与戏曲音乐,受昆笛名师顾再欣启蒙,后受业於笛艺大师赵松庭与冯子存。当人们想要了解中国新时期笛箫艺术的发展历程,以及这一时期笛箫艺术如何能在中与西、传统与现代的契合中,将传统笛箫艺术从单纯的舞台表演艺术提升至一种内蕴人文精神的体现和存在时,人们自然会将视线聚焦至张维良。
张维良在演奏事业上早已卓然成家,在国内以及国际上赫赫有名。1987年出版中国第一张激光唱片《箫的世界》(CCD8701)并获中国金唱片奖;1982年文化部全国民族器乐比赛(笛子组)荣获第一名。曾在英国皇家音乐厅举办三次独奏音乐会,与法国里昂电子音乐中心合作和研究电子音乐制作,在美国卡内基音乐厅和林肯中心、意大利米兰威尔第音乐厅、巴黎梅西安音乐厅、维也纳金色大厅、卢森堡音乐厅、埃及开罗歌剧院等举办音乐会,出访欧亚美非数十国举办音乐会,与多位知名指挥家及乐团成功合作。
张维良那颗为中国笛箫艺术的拓展而不断追求、为实现新的目标而不停地去赴约的心非常炽热。多年来不断创新,探索求变,积极在其音乐中融入New Age, 爵士乐、世界音乐等不同种类,并与世界各地的艺术家紧密合作,进行跨界演出。除了演奏与教学以外,创作也是张维良艺术领域中的重要一环。其中2008年担任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音乐创作;2003年创作的《竹梦》音乐荣获文化部全国舞蹈大赛音乐创作一等奖;2001年舞蹈《缘》荣获俄罗斯世界舞蹈大赛金奖(担任音乐创作);并创作各类作品120余部。
“传统不等於保守,现代不等於无序。”是张维良的艺术思想。他主张打破固有框架,突破局限,勇于创新。他的音乐与文字影响着一代代的习艺者与爱乐者。发表专著《竹笛艺术研究》、《中国竹笛教程》四册;论文《中国笛乐文化发展的透视》、《张维良谈中国音乐发展》等多篇。出版唱片《箫的世界》、《天幻箫音》、《问天》、《醉笛》、《茶禅一味》、《行云流水》、《莽原》、《圆梦》、《箫的叙说》等。
【易加义】
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四川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原系主任、民族乐团团长,中国竹笛学会副会长、四川竹笛学会会长、中国音乐学院客座教授;2009年CCTV民族器乐大赛评委,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评委,2012年文化部主办的民族器乐大赛评委。易加义师承四川音乐学院张宝庆、王其书教授。曾荣获四川省高教成果三等奖,四川音乐学院教学名师称号,2012年文化部优秀园丁奖。发表了《管乐吹奏中的精、气、神》、《笛源新声—乐改、创作、演奏》、《民族管弦乐队建制之我见》、《二十世纪中国竹笛教学的回顾与展望》等数篇论文;还出版有《笛子演奏技法》、《中国笛箫演奏标准曲目》、《葫芦丝、巴乌演奏标准曲目》、《中国竹笛演奏指南》、《中国笛子经典名曲选》、《十孔竹笛基本原理与教程》等多部专著。个人竹笛类创作曲有:《阿诗玛叙事诗》、《西域行》、《蜀殇》等;移植曲:《嬉戏曲》、《霍拉舞曲》、《夏日时光》等。
  节目单
「上半场」
《民歌主题变奏》
安徽民歌  张维良编配 钢琴:罗旭  
大阮:汤觐瑄  康加鼓:赵思智
乐曲采用“凤阳花鼓”民歌音调创作而成,由“竹笛乐团与钢琴”结合的表现方式,音乐活泼、歌唱、在愉悦中流淌着中国浓郁的民俗风采。
《山中幽人》
首演(2020)
吴健 曲 
钢琴:罗旭
作品应四川音乐学院十孔笛乐团委约而作,以青城山之“幽”谱写文人逸士心中的慷慨笛声。乐曲标题来自于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一诗,音乐中既有低吟念诵般的深沉婉转,亦有狂生怒呼之高亢畅然。全曲恰似一副墨客雨中入林图,表达了作者对古代隐逸文化的赞叹与感慨。
《远观》 
首演(2020) 易加义 曲   刘佳雨 陈冉 改编   黄旭配伴奏
钢琴:罗旭
此曲创作于2019年2月。日常生活中,许多事情近观一目了然,远观则总是充满许多种幻想,生命便在不定因素的遐思中延续。在原曲的基础上作品改编成以竹笛乐团形式呈现。
《流水行云》
张维良 曲 为八支竹笛、古筝、二胡、琵琶与颤音琴而作
二胡:宋华丽 琵琶:宋梓滢 
古筝:张吟 颤音琴:王超
根据宋代诗人刘镇的《玉楼春.东山探梅》“冷冷水向桥东去。漠漠云归溪上住。疏风淡月有来时,流水行云无觅处。”诗意而作,生命的遐想如“流水行云”般的自然、质朴。
「下半场」
《竹思水墨五帧》
首演(2020)
景徐 曲  钢琴:罗旭
由五首小曲连缀而成的《竹思水墨五帧》创作灵感缘于五代伊始的五个不同时代的墨竹中国画意象——[五代]徐熙《雪竹图》、[宋]文同《墨竹图》、[元]顾安《风雨竹图》、[明]金浞《双钩竹图》和[清]李方膺《潇湘风竹图》。她基于水墨画的构图作为作品构架的支点,凭借浓淡的笔墨作为音响层次的表述通道。贯穿始末的是曲作者依托数理逻辑所传导的审美感受与多变的情感层次。
《Libertango》 
Astor Piazzolla  易加义 改编
笙:晏景晟   中阮:汤觐瑄   
低音提琴:郭小琴  木箱鼓:赵思智
《自由探戈》是皮亚佐拉为电影《探戈课》所作主题曲。而作者皮亚佐拉的出现,将探戈音乐从底层带入尊贵圣殿,开创了探戈的现代时期。《自由探戈》是一首韵律十足,极富感染力的乐曲,诙谐幽默,柔性又富有张力。这首用中国乐器演奏而改编的《自由探戈》,创造性的将中国传统古典音乐与西方爵士的音乐色彩相融合,呈现出一种极富现代感的神秘色彩,既羞涩又奔放。
《秋露》 
杨新民 曲 民族室内乐 为三支竹笛和两面琵琶而作  
琵琶:邹宇  宋梓滢                        
《秋 露》将五声化的民族音调素材通过异化与变形的处理,用隐伏的型态交织于多重调性的音响色彩中。描绘出秋山高远,秋色撩人,菊黄露白,月瘦风清的深秋景象,音乐散发出苍凉幽深的凄清之美。
《朵洛荷变奏曲》 
首演(2020)
杨华 曲
朵洛荷是凉山彝族具有重要文化象征的一种歌谣。火把节民间选美仪式上,女孩们打着黄伞,在月光下,在山间行走,反复吟唱朵洛荷,期待美好的生活,自信且从容。作品采用朵洛荷的旋律素材,希望通过朵洛荷的变奏,致敬这一古老的音乐形式,传递彝族女孩们心中守护民族音乐文化的美好信念和愿望。
《西域行》 
易加义 曲  刘佳雨 陈冉 改编 (首演) 钢琴:罗旭  低音提琴:郭小琴 
手鼓:赵思智
西域有壮丽多姿的天山,浩瀚的沙漠戈壁,绵亘的崇山峻岭,能歌善舞的各族人民和奇特的民族风情,还有充满了神秘文化的丝绸之路…许多不解之迷还有待人们去探索。此曲是作者赶西域途中的一点感受,用竹笛二重奏的形式把它谱写出来。在原曲的基础上作品改编成以竹笛乐团形式呈现。
梆笛:陈冉 杨桢涵
曲笛:王强 王梓箫 季秋霞 王曦晨 李涵乔 张馨文 张蜓萱
新笛:马正华 应文杰 王珈琦 朱璐璐 薛睿 王靖凯 何振宇
低音笛:徐硕 杜宇曦 
  作曲家
【杨新民】
杨新民  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 作曲家 硕士生导师
作曲家的创作理念深邃而开放,音乐语言融汇中西。他的作品不论从音乐语言的文化基因到具体的写作技法都体现出充分的吸纳与广泛的包容性。其作品呈现出题材、体裁、风格、多样、多面、不拘一格的特点。其中包括:声乐、影视音乐、电子音乐、室内乐、交响乐等。其作品多次在国家级(文华奖)作曲比赛中获得奖项,并入选ISCM国际现代音乐节展演。2008.室内乐《火把》(为六位演奏家而作)获文化部第十四届全国音乐作品。(合唱、室内乐)评奖文华音乐作品创作二等奖。2010.室内乐《脸上的油彩》 (为长笛和钢琴而作) 在2010东亚教育大会室内乐创作比赛中获创作奖;2012入选ISCM比利时现代音乐节展演;在2013年文化部举办的全国第十七届音乐作品评奖中获室内乐作品优秀奖;2015入选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音乐节展演2011. 混声合唱《川剧传奇》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入围奖。      2012 《残春》(为交响乐队而作)在《秋之韵》现代音乐节上展演演2013. 萨克斯管四重奏《水母》在美国南俄勒冈州立大学萨克斯管乐节展演;2014 获第二届《中国之声》作曲比赛第一名;2018.5入选2018 ISCM 北京现代音乐节展演2015.2 管弦乐《山岚》获加拿大多伦多友谊国际管弦乐比赛优胜奖;2015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音乐节展演;他与国内外演奏团体保持广泛和密切的专业合作关系,与其合作的音乐表演团体包括: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亚洲爱乐乐团、中央歌剧院合唱团、四川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四川交响乐团、四川爱乐乐团、韩国首尔女子室内乐团、美国西雅图太平洋路德大学室内乐团、卢森堡小交响乐团、瑞士Nouvel Ensemble Contemporain 新音乐团、奥地利Gunnar Berge室内乐团、荷兰Ensemble Insomnio 室内乐团、荷兰Ensemble Besides 室内乐团、加拿大多伦多基奇纳交响乐团等。
作为学术交流其作品在韩国、美国、瑞士、奥地利、比利时、荷兰、土耳其、加拿大等世界音乐舞台演奏,并常年出席在国际国内举办的各类音乐节与学术交流活动。
【郭元】
郭元,东京艺术大学音乐(作曲)博士(Ph.D.),现任教于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作品体裁丰富,包括交响乐、室内乐、合唱、民族器乐、独奏(唱)等并多次在国际、国内作曲比赛上获得奖项,2000年以来主要奖项如下:2004年波兰“鲁托斯瓦夫斯基奖”(Lutoslawski Award International Composers’ Competition) 国际作曲比赛荣誉奖;第11、15届东京国际室内乐作曲比赛(Tokyo Chamber Music Composition Competition)佳作奖;2014年波兰第二届克里斯多夫·潘德列斯基国际作曲比赛(2nd Krzysztof Penderecki International Composers’ Competition)决赛奖;2014年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优秀作品奖;2017年中国香港中乐团“中乐无疆界·国际作曲大赛”(Chinese Music Without Bounds International Composition Competition 2017)最佳配器奖等。作品入选国际当代音乐协会ISCM 2013斯洛伐克·维也纳、ISCM 2017加拿大温哥华“世界新音乐节”(World New Music Days)等音乐节。其音乐注重声音的运动,追求一个音响在产生前后及瞬间爆发与消失的状态,用线条与音色构建作品并在其中寻求更为简约的表达方式。
【杨华】
杨华,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获四川音乐学院作曲专业硕士学位和电子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学位,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剧作曲专业访问学者。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代表,四川认知科学学会音乐认知与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员,为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艺术创作项目(交响乐和舞剧)作曲。长期从事多种题材和体裁的音乐创作,并致力于音乐认知科学研究和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工作。有多部交响乐、室内乐,合唱、音乐剧、舞剧舞蹈音乐、纪录片配乐、游戏配乐作品在国内外公演和获奖,研究成果发表于Scientific Reports、Neuroreport等。作品和研究成果被中央电视台、China daily、PBS、Nature Asia等媒体报道。
【景徐】
景徐,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访问学者,先后师从杨晓忠教授、易柯教授和朱世瑞教授攻读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长期致力于中国本土文化审美与西方作曲技术之间探索新途。其作品曾在美国纽约“长风奖”国际作曲比赛、中国文化部“全国音乐评奖”和“中国之声”全国作曲比赛中获奖等等,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和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并在美国、奥地利、韩国和中国等国家上演。与其合作的乐团包括哥伦比亚大学室内乐团、维也纳collage室内乐团、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室内乐团、韩国淑明女子大学室内乐团、日本Nomad室内乐团和北京当代乐团等。出版乐谱《景徐音乐作品集(中国乐器篇)》《忘川——为不同编制而作的组曲》;专著《跨越中西的音乐诗人:陈其钢协奏曲创作研究》。
【吴健】
吴健,青年古筝演奏家、作曲家,天籁筝乐团排练指导,四川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理事,师从于四川音乐学院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江澹曦教授。曾受香港国际箜篌协会、赣南师范大学、成都现代室内乐团等单位与音乐家个人委约创作器乐、声乐作品若干,作品曾于北京、成都、广州、台北、首尔等国内外艺术节、专业院校音乐会多次上演。现有阮族室内乐作品《风中摇曳》收录于《中国当代民族室内乐作品选》、筝五重奏与打击乐《忘机》收录于《乐蜀》天籁筝乐团CD与多首筝乐作品被收录于《温若妮古筝委约作品集》等。
【刘佳雨】
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2019级研究生,师从杨华副教授学习舞台音乐制作。在大学期间曾入围四川音乐学院2013年学生歌曲比赛,入围2014年学生器乐作品比赛,获得四川音乐学院2017年一等奖学金;2018年获眉山市禁毒歌曲比赛第三名;研究生期间获得研究生三等奖学金。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方法广告服务友情链接付款方式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学院客服:在线客服点这里  家教专员1:业务咨询点这里  家教专员2:业务咨询点这里  学院业务:业务咨询点这里

电话: 17701034448 邮箱: cn010w@163.com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京ICP备09108194号-3

Copyright©2006-2021 www.cn010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1714号

收缩

学院网在线客服

  • 学院客服一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学院客服二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学院客服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学院客服四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电话:1770103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