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民族管弦乐《山西印象》
2021/3/25 14:12:01 www.cn010w.com 点击:1313次
时间:2021.04.27-04.28
场馆:西安市 | 陕西广电大剧院
乐团简介:
山西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始建于1962年,是一支声部齐全、训练有素并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民族乐团。多年来,乐团的足迹遍布祖国各地,并先后出访美国、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智利、墨西哥、匈牙利、俄罗斯、意大利、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所到之处好评如潮。乐团始终致力于民族音乐的挖掘、整理、研究和发展,创作出一大批富有浓郁中国民族风格和山西地方特色的民族器乐作品,如唢呐吹奏《三对面》、吹打乐《大得胜》、《喜酒歌》、打击乐《戏文武韵》、打击乐与乐队《金沙滩》、琵琶协奏曲《云冈印象》、大型民族交响音诗《关公》等。2013年,乐团首次推出“音乐季”演出,受到了业内及社会的广泛关注。2015年10月,乐团申报的民族管弦乐《山西印象》成功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该作品于2016年7月23日在山西大剧院首演,2017年3月12日应邀赴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演出,门票全部售罄,演出盛况空前,2017年7月31日应邀赴台湾参加“竹堑国乐节”闭幕式演出,2018年5月荣获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舞台艺术创作滚动资助项目, 12月荣获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被誉为山西舞台艺术创作的又一部扛鼎力作。
王丹红 简介
王丹红 青年作曲家,作曲博士。
王丹红的音乐创作以其丰富的音乐情感、优美的旋律、恢宏大气的曲风而深受欢迎。 近年来,她接受许多乐团的邀请,委约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其创作涉猎民乐、交响乐、舞蹈、影视等各类音乐体裁。
随着她的成名作民族管弦乐《云山雁邈》的问世,先后又有《弦上秧歌》、扬琴协奏曲《狂想曲》、古筝协奏曲《如是》、室内乐作品《动感弹拨》、《翡翠》等作品成为了当今民乐创作最具影响力的经典之作; 受国家交响乐团委约先后创作了交响合唱《魂系山河之硝烟如虹》、《中国梦随想》、舞剧 《1935之舞》、歌舞剧《云上太阳》、电影《柳如是》等音乐的创作,显示了她驾驭各种体裁的创作功力。 室内乐作品《梅边四梦》由紫禁城室内乐团委约并在波兰“华沙之秋”国际音乐节、“布拉格之春”国际音乐节,“萨尔茨堡”艺术节等重要国际音乐节上演出并获得了高度赞誉。 大量优秀作品的问世,为她赢得了众多音乐奖项:其中包括 “文华奖”、华乐论坛青年作曲家民族管弦乐作品金奖、CCTV全国器乐大赛唯一最佳原创作品奖等。
2014年在国家大剧院成功举办了“弦上狂想——青年作曲家王丹红作品音乐会”。 2016年在台湾、北京成功举办了“王丹红协奏曲作品音乐会”。 同年,民族清唱剧《大地悲歌》在国家大剧院首演。 2017年,民族管弦乐组曲《山西印象》、《永远的山丹丹》相继在国家大剧院演出,获得好评。 主要民乐作品有:民族管弦乐《云山雁邈》、《弦上秧歌》、《太阳颂》、扬琴协奏曲《狂想曲》、古筝协奏曲《如是》、二胡协奏曲《阿曼尼莎》(第十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二胡比赛委约作品)、二胡作品《百年随想》、《我的祖国》、《弦意岭南》 、琵琶作品《云想·花想》,箜篌作品《伎乐天》、室内乐作品《翡翠》、《动感弹拨》、《梅边四梦》、《飞旋的艾特莱斯》、《梦入江南》、《邂逅》等。
郭明 简介
青年指挥家。山西省歌舞剧院首席指挥,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指挥专业委员会理事,河南民族乐团客席指挥、贵州省民族管弦乐团客席指挥,秦皇岛市民族乐团客席指挥。先后担任中国人民大学、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河南大学音乐学院、山西省师范大学、山西省艺术职业学院等高校乐团客席指挥兼艺术指导。
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跟随我国著名作曲指挥家杨春林、国家一级指挥、“十大”杰出指挥家张列先生学习民族管弦乐队指挥。并受到刘文金、郑小瑛、胡炳旭、王甫建等著名作曲指挥大师的指导。入选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主办的国家艺术基金“中国民乐指挥人才培养项目”。
执棒山西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多年音乐季、国家艺术基金民族管弦乐组曲《山西印象》、大型民族交响音诗《关公》、民族管弦乐组曲《华夏之根》等百余场不同风格题材的音乐会。指挥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重点扶持剧目民族歌剧《三把锁》首演,反响热烈。指挥风格激情奔放、细腻流畅、极具动力感和感召力,深得专业人士的好评和观众的喜爱。
曲目简介
一、《黄河之声天上来》
黄河壶口瀑布以排山倒海的壮观气势著称于世。乐曲通过对“滔天洪水倾注一壶,万钧之力激起撼天惊雷”的描写,展示了“一里壶口十里雷”的震撼情景,抒发了三晋人民对黄河所代表的民族精神的由衷赞颂。
二、《谁也比不上妹妹好》
河曲民歌,音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宽广,表达了晋西北儿女的率真和豪放。
三、《小青马》
乐曲通过固定音型节奏与河曲民歌《小青马》旋律变化的有机结合,描绘出一幅行走在山间小道的“小青马”由远及近、轻盈跳跃的生活场景。
四、《开花调》
开花调是流行在太行山区的一种民歌形式,其中以左权开花调最为出色,因其词一律以“花”为中心,以“开花”为比兴,故称“开花调”。该乐曲汲取左权民歌《开花调》旋律简洁、委婉清秀的音乐元素,赋予它曼妙舞姿般的“圆舞曲”节奏,展示了太行儿女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
五、《乱弹琴声》
乱弹泛指昆曲以外的各种戏曲声腔剧种。山西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摇篮”,现存元、明、清时期的旧戏台达三千多座,在全国排名第一。乐曲汲取山西梆子的音调,运用板胡协奏曲的形式,通过板胡演奏技巧与“乱弹”神韵的完美结合,表现了梆子腔慷慨激昂的艺术特色和婉转细腻的抒情风格。
六、《绣楼相思》
绣楼,旧时大家闺秀的居所,又叫闺房或闺阁。乐曲以缠绵委婉的音调,表现了绣楼女子的闺怨、闺梦和对未来的翘首企盼。
七、《走西口》
“走西口”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乐曲采用交响化的创作手段,将晋商前贤战风沙的艰辛、寻找生路的呐喊进行了音乐的特写与夸张,充分表现了开拓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创业、不畏艰险的晋商精神。
八、《魂归故里》
明清时期,山西境内发生了“大槐树”和“走西口”两次大的移民事件,如今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山西后裔。该乐曲表现了家乡人民对在外亡魂的追思和游子对家的思念、对根的渴望。
九、《晋风》
乐曲激扬欢快,以富有特色的山西锣鼓将演奏推向高潮,展示了山西人民在新的时代,奋发向上,慷慨激昂,努力振兴崛起,塑造山西美好形象的坚定信心和顽强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