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首页音乐热点名家特写招生动态招聘信息其他热点 今天是:2025年7月8日 星期二

您所在位置:中国网上音乐学院>>音乐动态>>音乐热点>>正文

民族管弦乐精品音乐会

2021/4/26 13:21:23  www.cn010w.com  点击:788次

时间:2021.05.05 周三 19:30
场馆:上海市 | 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大厅
演出详情 
为贯彻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推新人新作”的办节宗旨,推动优秀新人新作不断涌现,上海音乐家协会从第37届上海之春起将推出一档全新的展示平台——“艺青春”,每年举办不同主题、形式的新人新作音乐会,展现本土青年音乐家的艺术风采。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本场音乐会将围绕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开展,由上海音乐家协会、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主办,上海音乐家协会民族管弦乐专业委员会承办,音协竹笛、二胡、古筝、琵琶四个专委会协办,由吴强教授指挥上海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担纲协奏。 
该台民族管弦乐音乐会将由《初心路》、《相思浓》、《江南韵》、《中华颂》四个篇章组成,在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传承发展上做出创新性、引领性的学术创演之探,既充满浓郁的江南韵味,更是传承红色文化的盛举。 
艺术家介绍 
主持:王勇博士 
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教授;中国音协理事、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大辞海》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分科主编;丝绸之路国际演艺联盟首席专家;上海市“浦江人才”、“曙光学者”;上海市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委员、上海市侨联副主席;上海计算机音乐协会副会长;上海教育发展基金会事业发展部顾问;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德国国家学术交流委员会(DAAD)学者、首位中德联培音乐学博士。近年发表各类文论专著逾百万字。 
近年来,他始终坚持致力于高雅艺术的普及推广工作,举办各类系列音乐讲座数百场。至今已连续十六年直播主持讲解上海电台的“星期广播音乐会”,被誉为“主持人里最懂音乐,音乐人里最会主持”的上海普及高雅艺术的首席专家。 

上海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 
上海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由民族音乐系的优秀教师及学生组成,是一个拥有拉弦、弹拨、吹管及打击乐四个声部全编制的大型民族管弦乐团,由吴强教授担任团长。乐团先后邀请了享誉全球的著名指挥家朴东生、阎惠昌、叶聪、张列、王甫建执棒。 
乐团有着丰富的音乐会作品积累。曾演出大型民族交响乐《华夏之根》、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生作曲家重合奏新作品专场《传说》、大型交响幻想史诗《马可波罗与卜鲁罕公主》、第二届“上海音乐学院当代音乐周”现代作品专场音乐会、2010年“全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二胡教学创作学术论坛”开幕式音乐会,以及2013、2016、2019年“上海音乐学院新年音乐会”等。 
作为中国最具活力的乐团之一,尤其注重创建教学实践中的社会平台和科研活动,近百名接受过严格专业训练的乐团团员曾多次在“上海国际艺术节”和“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中展现出独特的艺术活力与青春风采。 
乐团着重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寻找交汇点,在两者之间的巨大张力空间张扬自己的人文理想,以独特的中国音乐理念充满深情的演绎传统经典,以独特的演奏艺术充满热情的推介中国当代专业作曲家的新作。在与传统、民间、当代的对话中和谐共生,是该团始终坚持的文化理想。 

指挥:吴强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民乐指挥专业研究生学历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上海音乐学院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上音民族管弦乐团团长、常任指挥,重合奏教研室主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上海音协民族管弦乐专业委员会会长。曾先后获得上海市优秀教师、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宝钢优秀教师奖、上海市艺术人才奖。 
作为中国第二代民乐指挥家,她的指挥动作精确大方,处理细腻精致,声部层次清晰,有着独特鲜明的个人风格。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上发掘出作品更广阔的表现空间,是学院派指挥家中的杰出代表。多年来致力于民族管弦乐新作的展演与推广,与众多作曲家合作首演了大量的原创作品,很多作品都成为学术界研究的范本,展现了指挥家于作品、乐队、指挥、听众四位一体的音乐新境界。 
多次执棒指挥中央民族乐团、上音、浙音、天音等民族乐团登录国家大剧院、上海大剧院、捷克斯梅塔娜等重要演出场所,献演多场国家级重大演出,获得非凡的赞誉。 

叶春红 
7岁开始学习二胡。2007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师从陈春园教授至今。上海音乐学院“音才助飞”、“登峰人才”计划入选人。2020年保送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2018年由学校公派去“日内瓦音乐学院”交换留学。曾代表学校赴澳大利亚、新加坡、西班牙等地进行交流演出,得到一致好评。多次与上海爱乐乐团、上海歌剧院、天津交响乐团、贵阳交响乐团等合作演出。2019年9月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 
曾获奖项: 
2017首届新加坡南洋国际音乐大赛 专业青年组(九大院校-二胡)第一名以及九大院校混合专业总冠军。 
2017入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的第六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文华奖)。 
2019中国电视民族器乐大赛决赛入围奖。 
2019中国音乐金钟奖决赛入围奖。 

彭璐莹 
7岁开始学习琵琶,启蒙于许阳荣、蔡天翼老师。2012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师从王臻副教授。2018年免推直升上海音乐学院,师从李景侠教授,后师从汤晓风副教授至今。2021年“敦煌杯”琵琶艺术菁英展演中获得专业青年A组银奖。2020年“康桥杯”琵琶比赛中获得专业青年A组铜奖。2018年获“敦煌杯”民族器乐独奏比赛职业少年组金奖。 2017年入围第六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最高奖(原“文华奖”)。2016年“康桥杯”琵琶比赛中获得专业少年组金奖。 2015年“辽源杯”获得专业少年组铜奖。 

邓翊群 
青年古筝演奏家,作曲编曲、上海音乐学院古筝专业教师、上海艺术与音乐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人才、中华传统乐会古筝学会理事、上海音乐学院筝乐团副团长、首批“音才助飞计划”入选人、师从古筝古筝演奏家教育家祁瑶教授。 
曾获第十一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古筝比赛最高奖金钟奖、第三届“文华艺术院校奖”银奖、香港国际音乐节金奖、“翰雅杯”传统作品邀请赛银奖、宝钢教育基金奖、傅成贤纪念奖、2018“年度大学生人物”提名等重要殊荣。曾赴港、澳、德、美、新、土、瑞、挪等城市与国家访问演出,并于全国三十多地成功举办【定风波】以及【时代-TIME】系列的个人专场音乐会全国巡演广受赞誉,合作乐团有上海交响乐团、上海爱乐乐团、上海青年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山西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上音民族管弦乐团、台北立国乐团等。曾创作、编配了《定风波》、《芦苇荡》、《时代》、《乌兰布统回忆》、《游子思归》、《末代传奇》、《柳京之舞》、《古筝专项技能练习曲30首》等多部种类体裁筝乐作品及教材,作品《定风波》曾获“2017全国筝乐优秀作品评选”三等奖。 

王慕禹 
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本科三年级 师从李景侠教授。2010年起师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民乐系主任张铁副教授,2012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 
2015年8月获“音中杯”上海市首届琵琶传统曲目演奏大赛专业c组金奖。2017年8月获第三届“敦煌杯”中国琵琶艺术菁英展演独奏类职业少年A组铜奖。 
期间担任上音附中民族管弦乐队琵琶声部首席,并多次在上海交响音乐厅主厅,上海大剧院等担任独奏演出,于2015年随校赴西班牙格拉纳达交流,获得广泛好评。2018年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师从李景侠教授。2020年11月参加第九届“百川奖”作曲比赛决赛音乐会并首演新作品《楚山孤》。2020年12月获第七届“康桥杯”琵琶邀请赛独奏专业A组金奖。在校期间多次获得上海音乐学院人民奖学金、上海音乐学院三好学生等。 

赵墨佳 
青年古筝演奏家,上海⾳乐家协会古筝专业委员会会员,上海⾳乐学院硕⼠。师承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博导王蔚教授。9 岁考⼊上海⾳乐学院附⼩,后升⼊附中及本科,2015 年推荐免试硕⼠研究⽣。曾荣获第⼗⼀届中国⾳乐⾦钟奖古筝⽐赛最⾼奖“⾦钟奖”;曾于全国多地成功举办个⼈专场⾳乐会。曾与张国勇、张艺张亮、林⼤叶、郭⽂景、陈致逸等指挥家、作曲家有过合作。合作乐团有上海爱乐乐团、上海⾳乐学院交响乐团、青岛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等创作、改编作品有筝独奏《蕣》、筝与钢琴《鱼戏》、筝与琵琶《春江图》筝重奏与钢琴《浏阳河》等。个⼈专辑《筝品》由「看见⾳乐」全球线上发⾏。 

魏思骏 
竹笛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青年教师,蓄水池储备人才,竹笛硕士,上海音乐家协会竹笛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音乐学院竹笛乐团副团长,师从著名竹笛演奏家、教育家唐俊乔教授,期间也曾受到庄志伟、俞逊发和蒋国基老师的指导。曾获2012年“第二届全国竹笛邀请赛”青年专业A组金奖;2013年“香港国际竹笛邀请赛”专业中青年组金奖;2013年第九届金钟奖比赛银奖(室内乐);2014年文化部“文华奖”第五届全国民族器乐比赛竹笛青年组银奖等重要奖项。2017年带队上海音乐学院竹笛乐团参加文化部“文华奖”第六届全国民族器乐比赛获最高奖;2018年带队上海音乐学院竹笛乐团参演文化旅游部“首届全国优秀民族乐团展演”获选全国十大优秀民族乐团荣誉。曾受邀参与赴澳洲悉尼音乐学院、英国皇家音乐学院、“G20峰会——上海分会场”等重要演出。2018年在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上海音乐学院大型民族器乐剧《笛韵天籁》中担任主演,饰演男主角伶伦。 

钟笑天 
第十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获得者;连续两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弦之翼”弓弦乐团首席;上海音乐学院“音才助飞计划”首批入选人之一。现上海音乐学院全日制研究生,师从霍永刚教授。4岁半习琴,一路披荆斩棘包揽各项金奖。 
她考取上海音乐学院本科及研究生时均是以第一名成绩被录取,并且多次在校成功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首演上海音乐学院著名作曲家许舒亚创作的作品《漓江吟》;首演新西兰作曲家Louisa Nicklin创作的《Moonlit Delirium》;首演挪威作曲家Martin ∅degaard创作的《Qinghai Mountain Aria》;首演韩国作曲家Jeon Seonkyo创作的《The Scenery of the Ancient Garden》等等。曾多次赴英国、法国、日本、东南亚等地进行交流演出,并多次与国内各大乐团合作演出。除胡琴类乐器之外,她还擅长演奏扬琴、琵琶、大提琴等乐器。 

王俊侃 
著名青年笛箫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竹笛专业教师,中央电视台“光荣绽放”十大青年竹笛演奏家,上海音乐家协会竹笛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副秘书长,上海市教委上音附中民族音乐传承教育基地科室负责人、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竹笛专业委员会理事,上音唐俊乔竹笛乐团副团长。师承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唐俊乔教授及著名洞箫演奏家教育家戴树红副教授。 
王俊侃是文化部“文华奖”、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等中国权威竹笛专业赛事的四连冠获得者。多年来他以独奏家身份活跃于国内外舞台,多次受央视音乐频道及美国国家地理频道之邀录制个人独奏、重奏节目。2015年王俊侃受邀在全国十余个城市的音乐艺术院校成功举办其个人全国巡演笛箫专场音乐会,获好评。受邀担任CCTV中国器乐电视大赛、中国民管会北京竹笛邀请赛等赛事评委;培养学生多次在全国各类专业比赛中获奖。 
“王俊侃的演奏为苍劲如歌的旋律附上了自己的灵魂。”——音乐周报乐评。 


演出曲目 
【壹·初心路】 
《洪湖人民的心愿》闵惠芬编曲 
演奏:叶春红(二胡) 
由张敬安、欧阳谦叔原创,是闵慧芬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做修改的一首二胡曲,又名《洪湖人民的心愿》。乐曲成功塑造了以女英雄韩英为代表的革命英雄形象,有着丰富的思绪情感,乐曲流畅婉转旋律优美,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魅力,充满了中华民族的风骨神韵。 

《草原英雄小姐妹》吴祖强 王燕樵 刘德海曲 
演奏:彭璐莹(琵琶) 
此曲以蒙古族孩子玉荣和龙梅在暴风雪中保护公社羊群的动人事迹为依据写成的,作者在这部协奏曲的结构形式上,将常见的无标题协奏曲与标题交响诗写法结合起来,将多乐章的划分与单乐章的归纳结合起来,将民族传统曲式中的多段体和交响乐中常用的奏鸣曲式结合起来,充分表现了琵琶乐器的独特魅力,为民族乐器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贰·相思浓】 
《枫桥夜泊》 王建民曲 
演奏:邓翊群(古筝) 
作品是著名作曲家王建民依据唐代诗人张继的著名诗篇所作,作品表现了中国文人精神,使听者在若隐若现的宋明古风中,感受到作者对“江枫渔火”的回念与思叹。曲中融合吸取了昆曲、苏州民歌、丝竹等曲式和音调特色,呈现出精致宜人、典雅诗意的水墨风情。 

《云想花想》王丹红曲 
演奏:王慕禹(琵琶) 
中央民族乐团作曲家王丹红创作的协奏曲《云想花想》,其创作灵感来自于李白著名的诗作《清平乐》“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作品用唯美的女性化的优美旋律,以及灵动雀跃,跌宕起伏的舞蹈性节奏,展现了如诉如泣,娓娓道来的深切情思。 

【叁·江南韵】 
《侬》刘乐曲 
演奏:赵墨佳(古筝) 
此作品巧妙的用了评弹过门旋律的主题动机,经过作曲家刘乐的再发展创作,用了古筝七声弦制、运用传统音乐与现代技法的结合,表达了吴侬软语、文秀江南,亦抒发了对海派文化海纳百川的情怀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熠熠生辉的光彩。 

《雪意断桥》 刘锡津曲 
演奏:魏思骏(竹笛) 
著名作曲家刘锡津先生在二0一三年二月创作,乐曲运用竹笛与大型管弦民族乐队单乐章协奏曲形式,以江浙民间音乐为素材,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仿佛将断桥的美景尽现眼中。 

【肆·中华颂】 
《我的祖国》王丹红编曲 
演奏:钟笑天(二胡) 
根据刘炽先生的同名歌曲改编而成,深切地表达了浓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及英雄主义气概。王丹红创作的二胡与乐队《我的祖国》是在保留原曲抒情委婉的同时,增加了乐队恢弘大气的交响性,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陕北四章》 第三 第四乐章 程大兆曲 
演奏:王俊侃(竹笛) 
一部以中国西北民间音乐风格为素材的、组曲性的多乐章笛子协奏曲,试图以纯朴的民间旋律风格,以及当代“风格化”的写作手法表达对古老中国西部民间音乐思索,其中倾注了作曲家程大兆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本场音乐会演出的是第三乐章《往事》,慢板。第四乐章《闹红火》,行板-快板、急板。 

器乐协奏曲 《江南》王云飞曲 
东方沉醉,大音和鸣,将这片土地的万千姿态编织成一首诗、一幅画、一段精神,虽沧海桑田而万古同心,余韵不绝。记忆里的江南自时光之钟走来,步履不停,亘古而今,走入簇新的时代气象,走入你我的新田梦田。 

※ 节目演出顺序以现场为准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方法广告服务友情链接付款方式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学院客服:在线客服点这里  家教专员1:业务咨询点这里  家教专员2:业务咨询点这里  学院业务:业务咨询点这里

电话: 17701034448 邮箱: cn010w@163.com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京ICP备09108194号-3

Copyright©2006-2021 www.cn010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1714号

收缩

学院网在线客服

  • 学院客服一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学院客服二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学院客服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学院客服四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电话:1770103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