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鸣八音”民族室内乐音乐会
2021/5/2 14:26:22 www.cn010w.com 点击:2735次
时间:2021.05.15 周六 15:00
场馆:成都市 | 成都城市音乐厅·音乐厅
音乐会主题:
五月初夏,正是生命茁壮,草木繁盛的季节。我们的音乐,必将如初夏之阳光,照耀洋溢的青春和花样的年华。
悦鸣八音室内乐团成立7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民族室内乐的推广和演出。团员全部由川音民乐系优秀学生组成。本场音乐会,是展现民乐系民族室内乐教学成果及学生水平的机会和平台。音乐会曲目既有经典也有原创,所有曲目均为5-9人重奏组合,学生涵盖附中、本科、研究生各年级。
乐团介绍:
“悦鸣八音”室内乐团,成立于2014年。由川音民乐系林怡副教授担任艺术总监,夏毅副教授担任团长。是川音唯一的综合性专业室内乐团。成员来自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附中、本科、及研究生的优秀专业学生。乐团致力于民族室内乐的演奏与创作,希望以弘扬民族传统音乐为宗旨,强调继承与发展并重。两位老师几年来带领乐团排演了大量优秀的室内乐作品,举办和参与了数十场音乐会,获得业界一致好评。已成长为西南地区极具影响力的民族室内乐团。2016年8月,“华乐联盟”第二届华乐室内乐团比赛,专业重奏组铜奖。2017年7月,新加坡第一届国际南洋艺术节,专业重奏组金奖。2018年7月,第十届国际华人民族乐器大赛,专业重奏组金奖。2019年5月,中白丝绸之路艺术节专业重奏组一等奖,2020年10月,中新国际音乐比赛水晶纪念赛专业重奏开放作品组一等奖。
林怡副教授
夏毅副教授
节目单
《长安社火》 赵季平 鲁日融曲周展改编
筝1:岳阳、吴虹仪 筝2:唐雪婷,刘冰洁 筝3:杨靖雯、牛琳 筝4:谢佳灵、李抒婕 打击乐:蔡馨仪、夏林子曦
乐曲以高亢激昂的秦腔音乐为素材,通过对中国西北乡村传统新年期间,人们锣鼓喧天、载歌载舞「闹社火」庆祝新春这一民俗活动的描绘,展现了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向往。
《苏堤漫步》 顾冠仁曲
琵琶:郑闻达 二胡:范紫萱 竹笛:张馨文 扬琴:戴桂元 古筝:李抒婕
此版本是在1986年的小合奏版本基础上余2003年重新编写。五重奏的版本在原曲的基础上做了较大的改动,使乐曲在调性与演奏技巧上有了变化和发挥。
《赶会》 朱晓谷曲
二胡:张天媛 张思程 琵琶:杨润佳 张瑜珈 竹笛:彭翔宇 古筝:蔡馨仪 王梓洁
打击乐:夏林子曦
民乐丝弦五重奏《赶会》是我国著名的指挥家、作曲家朱晓谷先生的作品,表现了我国民间百姓赶庙会、花会的喜庆场面,音乐节奏欢快、跳跃,具有浓浓的乡土气息。
《桃源旖梦》 杜飞儿曲
琵琶:丁思羽 二胡:李艳菊 扬琴:吴昊然 古筝:杨靖雯 打击乐:赵凯乐
动机源于南北朝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在原诗原有的意境中加入“梦”的概念,并予以表现。此曲开端正是从“忽逢桃花林”的惊异开始,由二胡引入的柔和主题表现梦境,而中段激烈的音响效果则代表现实。本曲分别展现了“入梦-现实-徘徊-梦醒”四个阶段,亦真亦幻,如生命亦动亦静,是“桃源”所带来的启示。
《酒殇》 林怡曲
筝1:唐雪婷、吴虹仪、李抒婕、 筝2:岳阳 赵玉清、刘冰洁、蔡馨仪、筝3:谢佳灵、牛琳、杨靖雯 打击乐:夏林子曦
乐曲根据古琴曲《酒狂》的动机,创作发展而成。运用多声部筝的组合,有力地扩展了音域和调性。作者试图通过古朴的主题与现代的创作技法的结合,体现出魏晋时期纷繁复杂的政治格局下,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文人阶层独特而纯净的精神家园。
《512祭》 顾冠仁曲 指挥:夏毅
琵琶: 秦蔚 郑闻达 吴冕 康璐 窦翊桓 板胡/二胡:旺杰 杨骐铭 李艳菊 刘乙江 扬琴:陈艺丹 古筝:唐雪婷 竹笛:谯佳 邓陈旭 张馨文 笙:闫亚明 唢呐:于海龙 大提琴:李文静 打击乐:赵凯乐 马铭晨
创作于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时,作者正在美国。他以满腔热忱及激动的心情创作并与留美的华人音乐家排练演奏了此曲,献给遇难的同胞及抗震救灾的英雄们。演奏也感染了台下的华人及外国听众,大家纷纷投入抗震救灾的募捐活动。突来的大灾难夺走了我们的亲人和同胞的生命,乐曲从强烈的悲痛开始,渐转为深沉的哀思,点点烛光送走遇难的同胞,乐曲逐渐激动强烈起来,变得坚定而有信心,用我们的力量重建家园,去迎接新的生活,来告慰我们的亲人和同胞。
《太阳玄鸟》 李复斌曲 指挥:夏毅
琵琶:秦蔚 郑闻达 吴冕 中阮:康璐 窦翊桓 二胡: 旺杰 李艳菊 中胡:杨骐铭 刘乙江 扬琴:陈艺丹 古筝:唐雪婷 竹笛:谯佳 邓陈旭 张馨文 笙:闫亚明 倍大:周千禧 打击乐:赵凯乐 马铭晨
在古人的神话宇宙观中,太阳和鸟是万物之精、心中之灵。太阳的光芒使大地勃然生机,它不仅给我們送來了光明、带來了温暖,也照亮了人們的心灵,让我們豁然开朗。而鸟的飞翔却承载着我們的追求与向往。千百年來,人们视鸟为具有神性的日中之物,她们代表了人类心中的吉祥,也放飞着我们的梦想。《太阳玄鸟》正是作者受中国文化遗产图标“太阳神鸟”之启迪创作而成,意在描述远古至今人們对太阳和神鸟的拜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