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首页音乐热点名家特写招生动态招聘信息其他热点 今天是:2025年7月7日 星期一

您所在位置:中国网上音乐学院>>音乐动态>>音乐热点>>正文

琴汇——中国古琴大师雅集

2021/5/26 15:08:57  www.cn010w.com  点击:774次

时间:2021.07.11 周日 19:00
场馆:哈尔滨市 | 哈尔滨大剧院歌剧厅
大美国粹·民乐系列
艺术家简介
赵家珍
中国当代杰出古琴演奏家、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琴会会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2018年荣膺第七届华乐论坛暨“新绎杯”杰出民乐演奏家称号,是迄今为止唯一问鼎该奖项的古琴演奏艺术家。2019年最新唱片《天地之音》荣获第三届唱工委音乐奖最佳民族演奏专辑大奖,是古琴演奏专辑首次问鼎该重量级音乐奖项。
刘善教
2009年6月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梅庵琴派)代表性传承人,中国乐器协会古琴古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镇江梦溪琴社社长,江苏科技大学兼职教授、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华东交通大学孔目湖国乐学院客座教授,紫金文创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自幼学琴于父亲——上海音乐学院古琴大家刘景韶,并得到南京艺术学院程午加教授指导与传授。出版古琴CD专辑《阵雁排空》等,论文发表于《音乐研究》等刊物。曾出访港澳台、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德国、法国等地演奏古琴。是集古琴演奏、教学、研究、制作、修复、鉴赏与收藏等多领域的古琴艺术家,是中国政府向联合国申遗报告书中所列项目保护专家十名成员之一。
杨青
一、古琴艺术家。现任中国琴会副会长,北京古琴学术委员会会长,龙人古琴研究院导师,武汉大学弘毅学堂博雅导师,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闽南师大文学院等高校客座教授,央视《百家讲坛》“琴动山河”系列古琴讲座主讲嘉宾。                                                 
二、多年来编写出版了多部作品:
《学古琴——古琴自学教程》《少儿学古琴》《琴梦红楼》《琴赏牡丹》《琴颂诗经》《琴说古曲》《古琴蒙学》《中国琴学研究丛书》 《古琴经典作品示范辑要》 《古琴艺术知识200问》、《古琴弹奏经典歌曲三十首》《古琴弹奏经典歌曲(二)》《从零起步学古琴》。
三、录制出版CD专辑:《琴歌》、《忆曲•琴歌》、《九龙吟》、《梅花引》、《杨青古琴》、《古琴经典八曲讲析》、《红楼梦》(琴歌续作)、《琴颂诗经》、《半山听雨》等。                                     
四、制作并演出了四台古琴艺术弦歌音乐会《琴梦红楼》《琴颂诗经》《琴赏牡丹》《琴芳梅兰》其中《琴芳梅兰》获得“2018年度北京文化艺术基金支持项目”。《杨青古琴系列演出》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对外文化交流中心资料库”。
五、多年来开展社会规模化古琴教学传承工作,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古琴学生。
曾成伟
古琴演奏家、制作家,为当今琴坛最具代表性的蜀派琴家。
继承外祖父喻绍泽的家学衣钵,操缦至今四十余年,深得蜀派古琴艺术真昧,亦具备相当个性化的演奏风格。琴风稳健豪放、实而不华,音色淳朴清丽,下指稳重而干净利落。既有文人凝重典雅、不事小巧的气韵,又兼音乐家技法精准、演绎严谨的功力。曾成伟除演奏卓然成家外,所研制的古琴“雄、宏、松、透”俱佳。现为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中国琴会副会长。
徐君跃
著名古琴家、浙派徐門嫡脉,出生于古琴世家,祖父徐元白和父亲徐匡华为著名浙派琴家,中国音乐学院古琴硕士。古琴学习先后求学于祖母黄雪辉、父亲徐匡华、琴家龚一、姚丙炎、吴文光。现为浙江音乐学院硕士生导师、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派古琴代表性传承人。任中国乐器协会器乐文化专委会副会长、古琴研究会会长 、西湖琴社社长、浙江省音协古琴专业委员会会长、广西大学艺术学院硕导、杭州南宋文化传播大使、南宋学院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杭州市上城区音乐家协会主席、G20及杭州城市宣传片形象代表、台州市建国70周年最优秀的台州籍音乐家等。琴风沉静醇厚、细腻苍劲,手法中正干净。尤其注重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力,风格舒展流畅,极富内涵;旋律处理跌宕多姿,疾徐分明,充满活力。长期致力于古琴教学、打谱、新曲创作、演奏等古琴艺术各方面的工作,并常年与美国、德国等欧美国家及澳大利亚、日本、大陆、台湾、香港各艺术团体、优秀演奏家合作、交流,在国际、两岸和内地举办个人音乐会及古琴讲座等。
李凤云
天津音乐学院教授、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古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师从陈重、李祥霆、许健、李允中诸先生;1987年拜张子谦先生为师,深得广陵琴派精髓。1985年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并留校任教至今。
曾出版《广陵琴韵》《箫声琴韵》《梅梢月》、《南风》以及《李凤云王建欣琴箫埙音乐会》等个人专辑数张;出版教材《古琴三十课》,打谱《颐真》《梅梢月》《离骚》《玄默》《山中思友人》《普安咒》等十余首琴曲以及三十余首琴歌,并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举办音乐会、古琴进校园活动百余场。
朱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虞山琴派)代表性传承人,中国琴会副会长。
黄梅
青年古琴演奏家,博士。中国音乐学院古琴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师从俞秦琴、俞伯荪、刘丽、赵家珍。本科及硕士研究生阶段,随吴文光教授研习古琴演奏与琴曲打谱,得其倾心传授。博士期间,导师先后为吴文光教授、吴钊研究员。出访法国、美国、德国等国家,进行讲学及演出活动,获得广泛好评。出版书籍《古琴基础教程十二课》、《逸梅集—琴曲四首》;个人专辑《黄梅古琴专辑》、《听茶》、《逸梅》、《吟心》。
特邀嘉宾:
王建欣
天津音乐学院教授、音乐学系主任、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理事、笛箫演奏家、音乐理论家。
他是我国第一位笛箫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1987年);第一位中国古代音乐史(琴学)方向博士学位获得者(2001年)。其洞箫、古埙的演奏,具有浓郁的书卷气息。曾主持翻译高罗佩《琴道》(获2015年度全国图书普及读物奖)、主编《音乐欣赏》(“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曲目介绍
1  《流水》一曲源自春秋时期伯牙、子期的故事,是一首著名的古代琴曲。乐曲描绘了自然界中不畏艰险,一往无前,荡涤万物的汤汤流水,由涓涓细流,潺湲滴沥汇成江河大海的生动景象,其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赋予了流水生命力和人格化的感人力量,实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写照。
2  《秋塞吟》,取材于“妃恨不见遇,作怨思之歌,谓之昭君怨,一名秋塞吟” 汉代王昭君远嫁边陲的悲情故事。相传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深感去国离乡之苦,她于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曲调悠悠切切,悲婉哀伤,南飞的大雁听此哀声,跌落于地,便成就了四大美女中「落雁」的传说。此曲曲风典丽、缜密,最早见于《五知斋琴谱》。
3  《月舞》(徐君跃作曲)
该曲是作者徐君跃研读祖父徐元白先生的诗作,无限感慨,于华灯初上时临湖行走,皓月当空,忽呈现出一副在湖下夜月美景中吟诗做赋,弹琴对弈,载歌载舞的欢快画面,遂作此曲。用古琴特有的典雅音色来表达湖下夜月的魅力,同时也有对祖辈的缅怀。
4  秋水  《天闻阁琴谱》喻绍泽传授,是一首表现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琴曲。此曲的音调悦耳,声韵飘逸,缓急相间,予人一种洒脱尘滓之感。是蜀派的代表琴曲之一。
5  《欸乃》一曲最早见于明代的《西麓堂琴谱》1549年。演奏依据管平湖先生据《天闻阁琴谱》(1876年)打谱版本。乐曲描绘了青山绿水间,文人逸士荡舟摇橹、意趣盎然的景象。可以参照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渔翁》诗意:“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6  琴箫合奏《暗香》据《白石道人歌曲》
李凤云即兴演奏《暗香》为姜白石创作的《白石道人歌曲》中的一首“自度曲”。其原词为:“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7  平沙落雁《梅庵琴谱》    刘景韶传授
此曲初见明《古音正宗》,经梅庵宗师王燕卿加工增加一段雁鸣之声,成为梅庵琴派的代表作。大写意又大写形,形象鲜明、生动、逼真,与其他琴派多注重表现淡雅寥落的秋天景象不同,实为一首具有创新精神的独特新声。
8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中国音乐史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著名十大古琴曲之一,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编印的《神奇秘谱》(1425年),是我国现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杀伐之气的武曲。 相传此曲因聂政刺韩相而缘起,因竹林七贤嵇康在临刑前的慨然弹奏而绝世,它在“中正平和”的古琴曲中遗世孤立,自成一方。
《琴书》描写它“其怨恨凄恻,即如幽冥鬼神之声。又亦隐隐轰轰,风雨亭亭,纷披灿烂,戈矛纵横” 实所谓刺客之高义,名士之绝响。

曲目
朱晞                               《流水》
黄梅                               《秋塞吟》
徐君跃                            《月舞》
曾成伟                            《秋水》
杨青                               《欸乃》
李凤云 王建欣                   《暗香》
刘善教                            《平沙落雁》
赵家珍                            《广陵散》

*曲目及顺序以演出现场为准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方法广告服务友情链接付款方式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学院客服:在线客服点这里  家教专员1:业务咨询点这里  家教专员2:业务咨询点这里  学院业务:业务咨询点这里

电话: 17701034448 邮箱: cn010w@163.com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京ICP备09108194号-3

Copyright©2006-2021 www.cn010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1714号

收缩

学院网在线客服

  • 学院客服一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学院客服二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学院客服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学院客服四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电话:1770103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