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浦东文化艺术节精品剧目 《浦东交响》音乐会
2021/9/6 15:50:09 www.cn010w.com 点击:845次
时间:2021.09.22 周三 19:30
场馆:上海市 | 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
一、交响序曲《旭日东升》 作曲:邵恩
浦东是上海的东方;上海是中国的东方,中国在世界的东方。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是新时代开始的地方;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地方。如果你经历过昨天、生活在今天,你一定相信会有灿烂的明天。明天是属于我们的,一个代表现代文明的中国正在向我们走来。
二、《浦东山歌回旋曲》 作曲:郭小笛
山歌是群众对民间歌谣的俗称,自古有之。浦东山歌是传统民俗文化,其曲调是一种民间音乐。流传于浦东有近千年历史。在农耕社会,凡是有人群居住的地方,都会有山歌声。人们用唱山歌来抒发情感,用唱山歌来娱乐生活,用唱山歌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喜怒哀乐尽在其中!浦东山歌对以后产生并流传在浦东的锣鼓书和沪剧影响很大。它是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作者选用了有代表性的浦东老山歌(春牛歌),(一把芝麻),(踏车山歌),童谣(月光光)等,结合交响乐队的表现形式,重新诠释了浦东山歌这一源远流长的传统民俗瑰宝。
三、交响音画《浦东景》 作曲:赵石军
2018年初,北方未见冬雪的我,在浦东撞上了雪。南方的雪,温润柔和,地上的暖气,还未被冬天的严寒覆盖。片片雪花,落地即化,瞬间成水,洇入大地。土壤中的种子,被雪水滋润的种子,我仿佛听到种子被唤醒悸动的声音,听到那种子欢乐萌发的声音。雪越下越大,时常变成串串玉珠,在空中随风舞动,时常变成串串银铃,在空中一片欢响。浦东,令人激动的地方,在新时代不断成长,在新世纪越来越强。恰如这场大雪,片片开始,逐渐变大,雪花漫天飞舞,这就是浦东,丰收的浦东,欢悦的浦东,万象更新的浦东。浦东是沪剧的发祥地,作品采用沪剧曲调,用各种音色对比的方式,用写景的方式,推动一个渐强的音乐过程,乐曲在高潮中结束。
四、第一钢琴协奏曲《天际》 作曲:黄凯然
掠过浦江两岸,勤劳的浦东人唱着山歌,正用双手创造着未来;
回望中国硅谷,日新月异的浦东张江,那是筑梦天际的地方;
飞越洋山港区,高度自动化的港口,见证了改革开放的脚步;
划破东方天际,满载中国梦的大飞机,正翱翔在祖国的蓝天之上!
人类自古以来就梦想着能像鸟一样在天空中飞翔,划破天际的飞机梦也同样伴随着民族自强的中国人。从自主研制的“运十”立项,到国产干线客机 C919 的成功首飞,转眼已是四十七载春秋。“大飞机梦”不再只是梦想,而是凝结着中国智慧,通向未来的时代之翼。
比梦更美的,是用双手把梦筑成现实。新时代之路已在脚下,天际之门已然敞开。谨以此曲,献给那些已经被筑成现实的梦,献给那些正在把梦筑成现实的人。
下半场:《浦东交响曲》
第一乐章:《足迹》 作曲:杨帆
曾经的这里,在百年之间见证了多少浦江两岸的风云变幻,又承载了多少的记忆、抉择与牵绊。它深深印在这片土地上,印在人们心里——就是那坚定、深沉而温暖的红色浪潮。时光流淌,恰如白驹过隙。无论是“他”、还是“他们”,已然随往事远去。也许有人会忘记,有人却依然记得。但是那些心中的信仰与希望却已在如今浦东这片生机勃勃、繁荣昌盛的土地上留下了永不消逝的“足迹”。作品以人文视角,温暖叙述的主题,回顾上海浦东的红色记忆与往事。在百年之间,浦江沧桑风云变幻之间,个人的抉择,与这块土地的牵绊,都将力求通过音乐语汇展现。
第二乐章:《迅疾》 作曲:叶小纲
作者在这个乐章中以明快悠扬的旋律,欣然明快的节奏,表达浦东如急风骤雨一般的发展变化,洋山自动港的繁忙与速度,上海中心代表着的高度,一批创新型迅速发展的青春产业深深的打动了作曲家。这一乐章赞美浦东改革创新发展的壮美历程,由此赞美浦东人的精神、情怀,更是一曲为改革开放40年来砥砺奋发,踏浪弄潮的新时代中国人而做的瑰丽诗篇。
第三乐章:《遇见》 作曲:王喆
作品以一个客观的视角,描写浦东对于各个方面的融合以及浪漫生活,描写浦东的朝气蓬勃,不断创新的精神风貌,以及不变的浪漫情怀。老上海“铛铛车”的铃声,始终在乐曲中若隐若现,浦东既有传承又有发展,通过作品展现不同纬度的浦东,遇见不同风格的浦东。
第四乐章:《希望》 作曲:李劭晟
作品在音乐上以“人的意志”与“时代的意志”作为主导材料,互相穿插,层层递进,推向高潮,走向远方。铜管的主体材料宣示着作者对人的意志的表达,讴歌,歌颂意志力成为信仰之时所迸发折射出人性之伟大。而全曲的乐队配器则以万花筒般的乐队效果描绘涌动浩荡的历史大潮。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绚烂,冲击,憧憬与坚定。在目不暇接的乐句连接中交错呈现。一个充满希望的社会,一个充满革新的民族,一场充满梦想的奋斗,跃然于耳畔。
【作曲家介绍】
叶小纲 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当代作曲家。
赵石军 东方演艺集团一级作曲,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1985 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同年进入东方歌舞团,2010 年进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
杨帆,青年作曲家。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2017年起调入中国交响乐团原创中心。
王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工作部文工团青年作曲家,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师从作曲家金湘先生。
邵恩。现任斯洛文尼亚广播电视交响乐团首席指挥,中国交响乐团首席客座指挥。英国北方皇家音乐学院名誉院士,中国音乐学院教授、指挥系主任。
李劭晟,旅美青年作曲家。2007年由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保送至作曲系本科,师从叶小纲教授。2012年作为中央音乐学院建院后第一位考取茱莉亚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赴美进修,师从罗伯特.彼瑟教授。2017年开始在密苏里州立大学继续攻读作曲博士,师从周龙教授。
黄凯然,青年作曲家,现任职于中国交响乐团原创中心。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先后师从于芮雪、高为杰教授。创作体裁涉猎广泛,多部作品在国内作曲比赛中获奖。
郭小笛,1985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作曲专业,先后任职于中国电影乐团、中国广播艺术团创研室专业作曲。现为国家一级作曲、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