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
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 1873-1943
代表作品:
《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二交响曲》《第三交响曲》
《死岛》《帕各尼尼主题狂想曲》《第三钢琴协奏曲》
《交响舞曲》《24首前奏曲》《钟》《彻夜晚祷》
选自《古典音乐》(山东画报出版社)约翰•斯坦利编
此章翻译 唐若甫(经译者同意 贴于2021小组 )
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不仅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更是由柴科夫斯基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发挥得淋漓尽致的俄国浪漫传统的最后一位伟大代言人。
拉赫玛尼诺夫的家境一度很富裕,但由于父亲挥霍奢侈,家道衰败,导致父母关系紧张并最终离异。拉赫玛尼诺夫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于1885年被送至一位严厉的教师尼古拉•兹韦列夫(Nikolai Zverev)处学琴。兹韦列夫有着严格的作息制度,要求可怜的男孩每天清晨6点开始练琴。寄居在兹韦列夫的寓所,给了年轻的拉赫玛尼诺夫一个机会,使他可以在星期日午后聚会上接触一些著名音乐家,如安东•鲁宾斯坦,安东•阿连斯基,尤为重要的是彼得•柴科夫斯基。
1888年拉赫玛尼诺夫开始跟随塔涅耶夫与阿连斯基学习作曲。他对作曲越来越重视,导致与以钢琴为重的兹韦列夫分道扬镳。毕业前,拉赫玛尼诺夫写了一些非常成功的作品,诸如《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一“悲怆”三重奏》和非常俄国化、受柴科夫斯基影响的独幕剧《阿列科》。《阿列科》也是他的毕业作品,获得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分。
拉赫玛尼诺夫的前途似乎一片光明,1892年他写了最受欢迎的作品《C小调前奏曲》,但此曲不断的加演成为了作曲家反感的累赘。5年后拉赫玛尼诺夫的另一部雄心勃勃的作品——《第一交响曲》出炉了,可能是由于格拉祖诺夫指挥不当,作品首演惨败,拉赫玛尼诺夫的创作陷入为时三年的中断期。最后,催眠治疗术将他从低谷中解救出来,他又重拾信心,推出了一部当时即获成功并经久不衰的作品——《第二钢琴协奏曲》。音乐在向作品终曲狂喜般的高潮部分积聚时动力十足,精彩纷呈,成为拉赫玛尼诺夫此后一系列作品结尾的典范。
接下来的15年里新作频频问世,诸如作曲家成熟的大部头硕果《第二交响曲》(1906-7)、《第三钢琴协奏曲》(1909)和《钟》(1913)。《钟》是在爱德加•亚伦•坡的一首诗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合唱交响曲。拉赫玛尼诺夫与他的家庭于1917年的革命后离开俄国来到美国,在那里他再次放弃了作曲,为生活所迫,成为了一名世界级的钢琴家。
当拉赫玛尼诺夫1926年重拾作曲并推出《第四钢琴协奏曲》时,有负面的评论说他可能已经丧失以前的风采。然而在30年代,拉赫玛尼诺夫重现了往日的辉煌,推出了《科雷利主题变奏曲》(他最后一部独奏钢琴曲);而为钢琴和乐队而作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中,拉赫玛尼诺夫实现了一种全新而简洁的表达方式;然后,他于1936年完成了《第三交响曲》。
《交响舞曲》是拉赫玛尼诺夫最后的作品,完成于1940年,三年后的1943年3月他因癌症去世。这部作品不仅表现了他对器乐音响的兴趣——使用了一支低音萨克斯管,同时也充满对家乡俄国东正教赞美诗的眷恋之情。
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