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旋曲 - 音乐基础知识系列
欧洲有一种古老的民间歌舞,叫做轮舞。轮舞开始时,大伙儿跳着圆圈舞,唱着合唱,也就是唱着轮舞曲的基本主题。接着是一段双人舞,由独唱唱出不同的曲调,构成第一个中间部分。在回复了开头的集体圆圈舞以后,紧跟着另一个双人舞,然后又是原来的集体圆圈舞。每次不同的双人舞独唱和,每次相同的圆圈舞合唱相继出现,构成ABACA或ABACADA的形式,就是轮舞曲的特点。这里所讲的回旋曲,就是起源于欧洲民间的这种轮舞曲。回旋曲的特征是主题的循环,也就是同一个基本主题和几个不同的中间部分互相交替,形成基本主题的多次反复。
在音乐作品中声乐回旋曲和器乐回旋曲都是常见的形式。如韦翰章作词、黄自作曲的《旗正飘飘》,是一首悲壮激昂的抗日救亡歌曲,作于1936年。全曲共分五个段落,第一、第三和第五个段落是基本主题。它们的歌词和音乐都是相同的。第二、第四两个段落是中间部分,它们的歌词和音乐则各不相同。第二个段落的歌词是:
快奋起莫作者病夫,
快团结莫贻散沙嘲。
第四个段落的歌词是:
国亡家破,祸在眉梢,
挽沉沦全仗吾同胞。
戴天仇,怎不报,
不杀敌人恨不消。
基本主题是由四个声部用齐整一致的节奏强有力地唱出来的。两个中间段落,则采用男声和混声一问一答的方式。在基本主题两次反复之前,都有一个起桥梁作用的连接部,唱着“快团结,快团结。奋起团结,奋起团结”的歌词;它象一条纽带,把中间段落和基本主题紧密联结起来。
启海作词,冼星海作曲的《到敌人后方去》,是一首进行曲体裁的抗战歌曲,作于1938年。这首歌曲也采用回旋曲的形式。基本主题短小精悍,坚强有力。两个中间段落,分别唱着;“不怕雨,不怕风,包后路,出奇兵,今天攻下来一个村,明天夺回来一座城,叫鬼子顾西不顾东,叫鬼子军力不集中”,和“两路夹攻才能打得赢,两路夹攻才能打得胜。”音乐生动活跃,气势磅礴,反映了机动灵活的敌后游击战争,刻划了游击战士英勇豪迈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在历史上,器乐回旋曲是由声乐回旋曲发展而成的。早期的器乐回旋曲以主题简短、形象单一、段落分明而又众多为特征,中间段落是基本主题的继续发展,而不是和基本主题形成对比的新主题。巴赫的第三首无伴奏小提琴组曲包含七个乐章,其中第三乐章是一首加沃特舞曲,这首舞曲采用回旋曲的形式.基本主题英姿飒爽,气宇轩昂,显示出一种高视阔步的骑上风度。这个主题同四个不同的中间段落互相交替,一共出现了五次,整个乐曲包含九个段落,构成ABACADAEA的形式。B、C、D、E四个中间段落各不相同,但都从主题A发展和变化出来,音乐形象是前后统一的。
著名奥地利小提琴家克赖斯勒所作的《贝多芬主题小回旋曲》,是本世纪的作品,但在形式上接近于早期的回旋曲,基本主题简洁明快,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神情。这个主题同三个不同的中间段落互相交替,构成ABACADA的形式。B、C、D三个中间段落和基本主题A形成一定的对比,但还是一脉相承的,而且它们本身之间各自互相接近,正象早期回旋曲一样,音乐形象基本上是单一的。
近代回旋曲同早期回旋曲不一样,通常只有五个段落,构成ABACA的形式,但每个段落的规模都比较大,而且两个中间段落B和C,是和基本主题A形成对比的新主题。在中间段落和基本主题之间常用连接部把前后贯穿起来。
德国作曲家威柏的钢琴曲《邀舞》,是一首近代回旋曲形式的圆舞曲,由法国作曲家帕辽兹改编为管弦乐曲。开头是描写邀请跳舞的引子。大提琴和木管乐器一问一答,模拟男子和女子的对话,男的邀请女的跳舞,最初女的婉言推却;男的再次请求,谈话渐渐热络起来,女的欣然同意了。引子以后,是一首华丽的圆舞曲,也是一首大型的回旋曲。其中包含一系列互相对比的主题,描写各种不同的舞蹈形象。基本主题雄健有力,表现热烈的舞会气氛和兴致勃勃地翩翩起舞的形象。第一个中间主题优美流丽。描写轻盈妙曼、回旋飞动的舞姿;基本主题再现以后,紧跟着另外两个中间主题;前者用藕断丝连的旋律和蜻蜓点水式的节奏,描绘轻若飞燕的舞步,和眉笑目语、脉脉含情的意态。后者是一个奔放活跃的小调式主题,和前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这以后,用几个中间主题和基本主题的音乐素材构成的连接部,成为通向基本主题又一次再现的桥梁。随后是第一个中间主题的再现,接着是另一个连接部,引出了基本主题的最后一次再现。简短的尾声和引子前后呼应,描绘了一对舞伴的道谢和告别。
基本主题多次反复,是各种回旋曲的共同特征。但有些回旋曲不是从基本主题开始,而是把中间主题放在前面,构成BACA或BACADA的形式。这其实就是分节歌歌词的形式。
例如《国际歌》的三段歌词,每段歌词都分为主歌和副歌两部分;主歌歌词各不相同,而副歌都是“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纳尔就一定要实现。”三段歌词的形式,就是BACADA。
肖邦的《升c小调圆舞曲》,这也是采用回旋曲形式写的。它的形式是BACABA。这首钢琴圆舞曲不是风俗生活性质的舞曲,而是一首“圆舞曲诗”,其中通过圆舞曲的节奏,表现了浮想联翩的诗的意境。全曲共分六段,第二、四、六三段是回旋曲的基本主题。在忧思重重的第一段、第五段和深情婉转的第三段之后,都出现同一个圆舞曲主题;把一个舞会参加者充满忧虑和怀念的心情,同舞会的现实生活作了鲜明的对照。
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的费加罗咏叹调是一首声乐回旋曲。咏叹调是歌剧中刻划人物性格和思想感情的独唱曲。费加罗是伯爵的仆人,他聪明、机智,热爱自由,勇于为自己的权利而斗争,是第三等级的典型人物。伯爵的书童凯鲁比诺是个喜欢拈花惹草的风流少年。当他被伯爵调去担任卫兵军官时,费加罗唱了这首戏弄他的咏叹调,歌词和音乐都。是ABACA形式,第一、三、五三段是同一个民歌型主题;两个中间段落唱着语言化的曲调,特别是第二个中间段落,快速地反复同一个音的、急口令似的旋律,表现出诙谐风生的喜剧性情趣。基本主题两次再现以前都有短小的连接部。尾声把基本主题的音调发展成雄壮的进行曲,用来嘲弄即将去当军官的凯鲁比诺。
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交响曲第四乐章,是一首多主题的大型回旋曲。柴可夫斯基在写给梅克夫人的信中,讲到这个乐章的创作构思说:“假如你在自己身上找不到欢乐的理由,那你就看一看别人吧,走到人民中间去,观察一下他们怎样善于使自己感到欢乐。怎样沉浸在无限欢乐的感情中,于是就出现了民间节日的欢乐景象。但是,当你刚刚忘掉了自己,向往着你所看见的别人的欢乐时,那缠扰不休的噩运又重新出现,强迫人家想起它。但是,除了你以外,别人都感觉不到。他们甚至也没有回头看你一眼,根本就没有发觉你是孤独的、忧郁的。啊!他们多么欢乐!他们多么幸福!他们的一切感情都是真挚和纯朴的。埋怨自己吧,不要说人世间一切都是悲哀的,也有朴质的但却是强烈的欢乐。为别人的欢乐而感到愉快吧,生活下去仍然是可能的。”这个乐章描写了民间节目的欢乐景象,也流露出个人的孤独和忧郁的心情,感到时时遭受着噩运的威胁;但这一切都消失在人民的欢乐之中。在这首回旋曲中,多次反复的主题共有三个,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也就是回旋曲的基本主题,采用俄罗斯民歌《一棵白桦站立在田野》;这个主题第一次出现时,由木管乐器吹出朴素的、民间风格的旋律。第二次和第三次出现时,都用变奏的手法发展这个主题,开始显示出个人的孤独和忧伤的情绪,这在第三次的第二个变奏中表现得特别动人,民歌旋律已经变成了倾诉一般的音调,这是柴可夫斯基作品中富于特征的音调。另外两个主题:一个是一开头就出现的,起着引子作用的主题,描写民间节日的欢腾气氛。这个主题在回旋曲中一共出现了四次。另一个主题气势豪迈,具有凯旋进行曲的性质。这个主题前后出现了两次。在它的后面,总是跟着民歌主题也就是基本主题的再现。而在基本主题的后面,总是跟着一个连接部,通向引子主题的再现。第三个连接部特别庞大,中间出现了由小号吹出的命运主题。它代表威胁着人、压迫着人的力量。
回旋曲 - 音乐基础知识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