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钢琴的方法----家长必读
几岁孩童学琴最好?
有人说早学比晚学好。这只是相对而言,不能一概而论,能否学,关键看你的孩子的状态情况。有的孩子3岁就进入了学琴的状态,有的到了10岁仍不能接受音乐教育,有的人甚至一辈子都不能学习音乐;所谓的状态就是孩子本人的一种天赋。目前有三种孩子:第一、天赋展现较早的一类。这类孩子的年龄一般在2——3岁,尽管孩子有节奏的动态感、音乐的模仿等现象,有的孩子甚至表现出对音乐有明显的兴趣,喜欢在琴上乱弹、乱唱,又跳又舞的,小手指触键所发出来的声音使他兴奋不已。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属于人之本能的习惯,就如同婴儿会吃奶一样。有好多家长在此时就感觉到自己的孩子是如此的灵通,于是就较早的给孩子定位学琴了,这是一种莽撞的举动;其实几乎每个孩子在此时都会有这种状态,但家长最重要的是要留神他(她)这种状态出现的频率。频率较高者,可能是其天赋展现的较早。由于这类孩子年龄较小,故不可学琴。这段时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需要家长仔细观察并发现其爱好天赋所在。第二、天赋展现正常的一类。年龄一般在4——10岁。如果这类孩子也同样呈现出前一类孩子的状态,就可以断定孩子学音乐较合适,因为这个时候,孩子的手的骨胳发育比较完整,而且在智力、耐力各方面都有了新的开端。而且能弹出他(她)听过的小曲调,但像这样较早学琴的孩子,要特别注意强度不可过大。第三、天赋展现正常较晚的一类。年龄在11——18岁。这类孩子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这部分学生,手的骨胳发育完整,智力、耐力都有了更大的 在出成绩方面不次于前一类学生。第四、天赋不能展现的一类。一般不容易坚持和有一定成绩。
孩子兴趣的剖析与培养。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爱好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兴趣是人类潜能的“原动力”。钢琴作为一件技艺性很强的乐器,它不仅涵盖的技巧和技术内容繁难,它积累的作品文献更是浩瀚如海。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如果不能注意保护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是一味的强压,音乐在学生的心中便会渐渐的变得枯燥乏味,兴趣减退了,练琴的效率就会大大降低。孩子的兴趣有两类:
一类是主观的感性因素兴趣(即孩子先天的乐感度或悟性);另一类是客观形成的理性因素兴趣(即后天的整个学习过程);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对音乐非常讨厌的孩子,每个孩子几乎都具备自身的感性因素,即使是残疾人也同样具有,这就是为什么有个别盲人、聋子、傻瓜甚至白痴也会比正常人在音乐上更优秀的原因之一。如果家长把感性因素认为这是孩子兴趣的全部,这完全是个误区。其实它只占整个兴趣20%左右;其兴趣最重要的是由客观形成的理性因素决定的,这种后天形成的兴趣,最有动力感、最有可塑性,家长老师能为孩子做的只有在这里着手,孩子的天资和后天的培养是否得法。这是孩子能否成功的秘诀。如果你的孩子根本没有主观的感性因素兴趣,即使经过客观形成的理性因素兴趣培养也无济于事的话,那最好别在这方面浪费时间。
如何挖掘孩子的天赋那?
既然孩子的天赋有早有晚,孩子的天赋有好多有少。那么怎样才能挖掘孩子的天赋那?我们知道孩子的天赋早晚的出现,给家长的鉴定带来了麻烦,这需要家长配合有责任心的专业老师给予鉴定。第一类孩子,需要家长和老师的仔细观察。但没有必要正式学习音乐。在孩子进入第二类年龄段时,如果没有呈现出第一类的特征来。就需要家长老师继续观察,若具备,就可以学习了。依次类推。
1、时刻留心孩子的举动,特别是对数字(算术)、音响(音乐)、色彩(绘画)、动作(舞蹈)等
2、并不是具有这些行为就可以学习了,还要看具体的年龄段,不同的年龄段还要选择不同的老师。这个道理都明白,就如同大学教授不能教幼儿园的孩子一样。
家长选择学习班的关键指标——内在成效感和客观成效。
1、使用教材系统性和因材施教:教材不系统,不全面,东拼西凑,学生所学知识支离破碎。就不能做到真正地因材施教;直接影响孩子后来的学习。不同的孩子应选择不同的教材,学习过程的不同时期应使用不同程度的教材。需要老师真正了解孩子后,予以耐心选择和使用。
2、 师资力量:是不是东借西调,聘用价格低廉的业余兼职人员,这样即缺乏实际演奏水平和教学经验,又不是全职教师。所以,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孩子平时出现的问题无法询问甚至是误导。
3、班制上:是不是数十人的“一刀切”大班编制,大家一起学练一首乐曲,进度快的只能等着慢的学生。学生无法拉开学习进度。事实上,孩子的接受能力差距相当大,一个月之内孩子的进度就完全拉开了。
4、有没有充分利用内在成效感和客观成效。
教育者不仅仅是教师。教育与生活都需要了解学习心理!“成效”是一个客观的因素,“成效感”则是主观因素。 注意培养学生关注内在的学习成效感,而不是用外在指标检验自己的成就。学习的反馈信息──奖、惩的作用及策略。心理上的奖、惩体验有多方面表现,奖、惩是培养学习动机的重要外部因素。忽略鼓励激发动机的作用,是音乐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5、奖、惩的基本原则得没得到实施。
●及时
●明确具体
●注意分寸
选择什么样的钢琴老师。
家长选择钢琴老师的心理前提
1、家长的认真态度决定孩子的学习心态。不管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栋梁之才,学习音乐也是其中的一块基石,并不是因为孩子以后不做钢琴家,就可以简单学学而已。我认为,不论让孩子做什么事、学什么技术,首先要作到“认真”二字。学科之间是相互通融的,能在钢琴上做到认真的孩子,他(她)们的其他方面也同样认真的;不论家长让孩子以后做什么,既然学音乐,就要学好,否则就别浪费时间。
2、找老师要特别慎重。好多家长认为,刚开始可以随便给孩子找一个钢琴老师,或者干脆找个不花钱的带带孩子,殊不知这种家长犯了致命的错误,也是对孩子极不负责的表现。我们都明白,不合格或不负责的老师不但不会把孩子的基本功打的牢固,反而会使孩子养成很多难以克服的毛病。尤其在初级时期,特别是手型、手臂、母指及各指关节、指法、手指站立等等;这些问题在初级阶段似乎不是很明显,但带来很多隐患,钢琴的学习是要求非常精密的一种高难度操作技术,基本功不牢固,会直接影响以后的学习,尤其是到高级水平。好多孩子半途而废,这跟初级时期的基本功练习有直接的原因。如果你的经济条件允许、如果你希望孩子能弹好钢琴并顺利的达到高级水平,请务必重视这一点。
3、不要轻易更换老师。一旦找到合格的钢琴、电子琴老师,就不要随便换。因为不同老师有不同的要求和教学风格,换来换去,会使孩子无所适从,从而失去了学钢琴的兴趣。再者,更换老师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相互适应。从本人的教学经验中发现,有些孩子却在2-3年内都不能完全适应。
4、启蒙老师会给孩子带来那些影响:我们都知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家长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至于钢琴启蒙老师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是好是坏,主要取决于钢琴老师素质的高低。譬如:老师的言语、行为、习惯等等,
5、最好不要把老师请回家授课。因为在家上课,学生本身就有一种优越感,往往使学生思想松懈、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而言,往往又碍于情面,无法严格要求学生。表面上是节省了家长的时间,实际上是滋长了孩子的好多优越感。明智的家长一般不会选择把老师请回家的做法。把老师请回家的做法无论给老师还是给学生都会带来好多困惑。
6、钢琴演奏家和教育家不是一回事。并不是所有的演奏家都能教好学生,也并不是所有的教育家都能教好幼儿学生。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演奏家偏重于演奏技术、技巧、乐曲处理、舞台表演等,但不一定有很多的教学经验。所谓的教学经验就是:在孩子学琴过程中,能根据孩子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及时纠正;有宏观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7、选择什么样的钢琴老师?
一步到位找个好老师,是孩子是否学好、是否坚持下去的关键之一。合格的老师不仅要求有较高演奏技术,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作为教师本身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能根据学生的个性调整教学安排与要求!教师的原则是:永远不能说学生“笨”!
家长必须端正良好的心态。做好合格的监督人
1、做好准备再学琴:学音乐是高消费、高投入,是精力、财力的持久战。切记不能停停学学,学学停停。这样几乎不如不学,要一鼓作气,要不就学,要不就干脆停一段时间。有的家长不具备让孩子学音乐的条件,还没有充分的思想心理准备和充足的经济后盾,就匆匆上马,由于精力、财力的巨大消耗,再加上孩子学习进入平台期,所以容易导致家长急噪、唠叨孩子,从而使孩子丧失兴趣、导致一种恶性循环的逆反心理。
2、证地认识孩子的进步和平台期:我们看到学生进步时,老师家长不能沾沾自喜。此时,正是容易养成其错误的最佳时期,许多家长感觉到自己的孩子能胜任好多曲子,从而放松了监督,让孩子自由,实际上这是家长误区,恰恰相反,此时是孩子学习的停留期,好多错误、毛病就是此时遗留下来的;有的老师也放松了警惕,导致学生无法学到很高的水平。中途就放弃了;另一方面,孩子老是不能进步,长期处于一个水平,这就是所谓的“平台期”,每个人都会遇到,有好多家长认为孩子没有才气,所以在此时又匆匆下马放弃了学习,实际上这个时期孩子正在做量的积累,正在进步,这个时候可以放松一点。最重要的是可以减轻孩子的压力。
3、家长对孩子要有度的把握、正确引导:这个“度”很难把握,那就看家长的智力水平了。谁能把握的好,谁的孩子就会得到正确的引导。好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在音乐上有过高的估计,要记住:事实上每个孩子的智力都相差无几,你的孩子也不会生来就是天才。真正五音不全的孩子,也占不到1/1000。重要的是你的孩子能不能在正确的引导下努力、刻苦、拼搏;不能无限制地依着孩子自由散漫,凭兴趣爱干什么就干什么,要恰倒好处地给予收拢;更不能收的过紧,那样会束缚甚至会断送孩子的创造力。我们知道音乐最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孩子的错误:正确认识孩子弹琴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钢琴学习上允许孩子犯错误,只有看到了错误才能回避它,钢琴进步的过程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改正错误的过程,所以老师、家长需要宽容多于惩罚和责备。但错误有两种:一、无意识错误。二、习惯性错误。前者是指由于孩子在看谱子时,同时要顾及到很多问题。(譬如就音乐本身要注意到节奏节拍、速度、音的位置、指法、强弱、另外还有力度和音乐的表现等等;就孩子本身来说要注意到手型、手臂、手指的站立等等;同时都要注意到如此众多的问题,特别是对孩子来说难度是比较大的。在这种情况下,大脑反映的灵敏度是有限的,这也是为什么孩子在第一次读谱子时,总出现好多错误的原因。不出错误且做到很熟练,这需要一个复杂心理的接受和适应过程。这种无意识错误是允许出现的;但是无意识错误如果一次或多次被老师指出并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很容易成为习惯性错误。这就要坚决杜绝了。家长和老师在批评孩子时,首先要分清这两种错误再下结论。否则孩子会对你说:“要不你来弹试试”!
5、做家长应做的事情:好多家长在上课时凡是好问个追根求源,特别是与上课无关的课外话题,耽误其他学生上课,我看没必要,音乐是个非常庞大的艺术综合体系,它的教学更是多个层面的,包括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种综合学科。家长也不可能完全弄明白,最终也不会跟上学生的进度,所以只知道每节课老师的作业要求,回家如何辨认学生的错误如何监督孩子练琴就已经足够了
学钢琴到底培养了孩子什么?
1、音乐感的培养
有人说:“音乐感是爹妈给的”,意思是说,有人生来就是音乐感好,天生就是学音乐的料,也有的人生来就不是学音乐的,是不具备培养可能的。我本人不太同意这种说法,我认为,每个人的先天素质确有很大差异,这要看到,要承认,但是后天的意识的培养,有目的地引导,有很积极的作用。一个好的教师,应该能把一些在音乐方面天赋一般的学生引进音乐之门,使他们逐步提高音乐理解和音乐表现的能力,而逐步做到有音乐感的演奏。
从我们在教学中所接触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都有较好的天赋,应该说这些学生都具备被培养、造就的条件。当然,我们不否认他们中有天赋特别突出的,也有特别不愿意和不适宜学习音乐的,但这两种情况都只是个别的,是极少数。我认识一个男孩子,脑子很清楚,很聪明,手的条件也非常好。耳朵的听力更是突出,别人在钢琴上任意按下一堆音,他能把一个个音名说出来(当然是在眼睛不看、全凭听觉的情况下)。这样的学生,无疑是有音乐天才的,但他花的努力一点也不比别人少。在初学阶段,他一星期要弹好、背出十至十五首曲子,而且曲曲完整,也有音乐表现。他不仅平时的练琴时间比同龄的孩子多。他还能随时有选择地欣赏一些自己喜欢的曲目,每天晚上他都在音乐伴随下上床入睡。他的家长也努力给他创造一个音乐的氛围,每天早上都用音乐叫醒他,放他喜欢的乐曲伴随他进人新的一天。有了这样的努力,又有这样的环境,他的音乐理解能力和表现力不能不突出。可见,即使才能、条件都超乎一般的孩子,他的努力和追求也必须超过一般人,才可能走上成功之路,“天才出自勤奋”,这话说得太对了。
实践证明,那些学习钢琴半途而废的学生,往往都是平时不肯好好练琴的。每次上课错音连篇,经常谱子也不认识。键盘也找不到,往往上了许多次课. 连一个曲子也连贯不下来,错音、毛病总也不改。仔细分析起来,这些学生学不下去并不是因天赋不行,他们的问题在于不肯下功夫。其实只要下点功夫,他们马上会好一些的。往往这类学生在学校的功课也是粗心大意,马马虎虎。有些很聪明的孩子,被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耽误了,真让人惋惜。
也有一些很没有条件和“才能”的学生,经过努力,有了良好的表现。有一个女孩子,父母都是工人,且完全没有接触过音乐,所以在家中孩子可说没有任何音乐环境。这样的孩子学习起来的确很苦,往往在弹奏方法上、节拍上都对了,而音乐的感觉就是出不来。后来经过老师正确启发和指导和她自己的艰苦努力她终于有了一定的音乐感觉,并在考级中被评为优秀。这个成绩,老师和家长都深知是来之不易的。
我们面对的大多数学生,都不能说是天才,但他们大都有正常的智力,且有学习钢琴的愿望。教师的责任是把这些学生带入音乐之门,引上音乐之路。
在这里,先谈谈从感性人手的培养。我想,多听、多看、多给人表演都是必须的。
学钢琴首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音乐的环境。钢琴是一种外来乐器,大多数传统的优秀教材、乐曲来自欧洲,因此它的音乐语言也是外来的。这就跟学外语一样,要有语感,光靠音标、字母拼出来的外语,总让人觉得生硬,必须多听,多感受,潜移默化。
现在电台里经常有好的音乐节目,家长可以多留意、到时候录下来,并不限于钢琴,可广泛一些,其它乐器的、交响曲的、声乐的,都可以,经常积累一些资料。学生眼下功课都很多,不一定有专门的时间来欣赏音乐,家长不妨在进餐时、起床后、就寝前放上音乐,学生有意无意地便接受了音乐的熏陶。逐步对音乐语言、形象、气氛、音色等,有了感性的认识。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一定立竿见影,但是逐步地能从量变到质变,大凡音乐感好的学生,都得益过这种熏陶。
上述的做法,我想对任何家庭都不难,因为收音、录音的件是每个家庭都具备的。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去买一些录音带和激光唱片,选择一些重要的经典曲目。在学生学到一定程度时,音乐欣赏可更有目的地进行,让其比较专题化。如学生弹奏莫扎特的奏鸣曲或变奏曲,平时就可以集中听莫扎特的各种类型作品,让其对莫扎特的风格、特点有专门的感受。亦可把音乐分为大的时期来欣赏,如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浪漫时期等等。譬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都属于古典时期,就可以有意识地放在一起听听,感受他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对初学的学生来讲,除了广泛的听和感觉外,更应着重对自己所学教材的熟悉和模仿。这方面,教师的要求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应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让学生明确音乐形象、情绪,并明确通过哪些弹奏方法来达到动听鲜明的弹奏。全国学习钢琴非常普及,而好的教师又不是到处都有,这时候则应借助于音像制品来促进教学。现在一些基本的主要钢琴教材都有示范的录音带甚至带讲解的录像带,这些音像带对教学能起到广泛的指导作用。
学生通过熟悉、模仿,逐步到有自己的独立音乐见解,具有主动的音乐感、表现欲,这就需要不断的听和熏陶。居住在大中城市的学生,有条件的要争取多听各种音乐会,因为钢琴是表演艺术,必须多看,多听现场的演奏。要是没有听现场音乐会的条件,也可注意收看电视中的音乐会转播。现在,这种机会还是经常有的。只要有心,是不会错过的。
再进一步,就是多给学生提供给别人表演的机会。练了那么长时间,给人表演能否把自己的音乐感发挥、表现出来,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这是人人迟早都要面对的。在学生中也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情况,有的人性格放得开,不在乎,甚至越有人看越得意,越来劲。这样的学生一般都喜欢上台表演,但要注意的是,不要因过分兴奋、激动而失控,弹得过快,在演奏时既要保持投入、兴奋的优点,但又要从容不迫,头脑清楚。对于一些性格较内向、胆子比较小而又容易紧张的学生,一定要让他们在演奏前多弹给人听,家里有客来,就让学生为客人表演,也可以带学生去别人家给人表演,也可组织几个学生一起开小演奏会,互相观摩比较,这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钢琴作为表演艺术,难在表演时就这一遍。平时练百遍、千遍,也许自己在家里弹得很不错,但是要别人承认你弹得不错,就必须在演奏这一遍时发挥好。有时我们很羡慕搞美术的,画一幅画,可以在家里一点点地去琢磨,去修改。一旦画好了,这幅画就永远不会再变化,除非作者想对其再加工。而我们的演奏,每次都要重新开始,在家弹好了,不一定上台演奏就能一样好。有的学生弹错了,会说“我在家弹得挺好的”,这样解释没有用,因为你在家弹好的那一遍,并无法弥补你这一遍的错误。也有学生说“我第二遍就能弹好”,那也不行,因为无论是表演,还是考级、考试所承认的永远是那个第一遍,为了弹好这一遍,我们要做很多努力,除了练习充分外,很主要地不放过任何一次锻炼的机会。除了给别人弹,也可借助录音、摄像,录下来自己听,看看优、缺点,因为在有录音或摄像的情况下,比较接近演奏的感觉,与一个人无拘无束地弹心理上大不一样。经过这一些锻炼,学生在演奏或考级中,就能有充分的思想
准备,以保证临场时把自己的音乐感觉比较自如地不打折扣的表现出来。
孩子学习钢琴的方法----家长必读